侯宝林马三立是否有恩怨?侯宝林去世马三立一席话饱含深意

一辈子太短了 2025-02-19 11:33:26

侯宝林与马三立:相声界的传奇双雄

在相声界的浩瀚星空中,侯宝林和马三立宛如解放后闪耀的两颗巨星,犹如两面高擎的大旗。他们二人的关系那是相当的密切,常常往来穿梭。不过呢,咱要是客观地唠唠,在侯宝林大师仙逝之前,要说在相声界真正能坐镇“龙头老大”位置的,恐怕还得是侯宝林大师。

这两位堪称顶尖级的大师之间,到底有没有什么恩恩怨怨呢?嘿,还真有几件事像是藏着秘密的小匣子,能让我们瞧出点端倪呢。特别是侯宝林大师离世的时候,马三立大师那一番话,简直就像一个充满深意的谜题。

侯宝林生于1917年,马三立生于1914年,这两人年龄差距其实并不大。可是按照相声界那严严实实的辈分规矩,侯宝林是宝字辈,马三立是寿字辈,这就意味着侯宝林得恭恭敬敬地称呼马三立为师叔。而且啊,侯宝林每次确实都是这么做的。你猜怎么着?传闻有一次,侯宝林没叫马三立三叔,刚要直接开口说话呢,马三立就像个倔强的小老头似的,故意不搭腔。一直到侯宝林补上了这声“三叔”,他才开了尊口,这相声界辈分的严肃性,可见一斑啊。

说到侯宝林和马三立的那些事儿,还有一个“牙签斗幺鸡”的趣闻。这牙签和幺鸡啊,可是按照他俩的体型取的外号,马三立瘦长条的就被称为牙签,侯宝林也因为身形被叫做幺鸡。这事儿呢,听说发生在解放前的上世纪40年代初,当时在北京已经小有名气的侯宝林跑到天津去演出了,他这一去啊,就像一颗炸弹在天津相声界炸响了,一下子就红透了半边天。这时候啊,就传出马三立联合其他人想给侯宝林使绊子,打击排挤他,结果侯宝林在1945年不得不灰溜溜地从天津返回北京。但仔细琢磨琢磨,这事儿不太靠谱。为啥呢?解放前在天津能说了算的可是张寿臣,在能耐上能和侯宝林一较高下的其实是常宝堃,说实在的,在天津的相声界,马三立的实力都难排到前三,哪有那么大本事把侯宝林挤走呢。

不过呢,这俩大师之间也有很有趣味的事儿。侯宝林看了马三立的《黄鹤楼》,丢下这么一句话:这活儿以后我可不能说了,我怎么说都没法胜过马三立。马三立看完侯宝林的《八大改行》也连连点头:我以后都不能唱了,我唱的那玩意儿跟人家的比起来啊,简直就像个小喽啰。这也就成了相声界“侯不能贯,马不能柳”的由来。

解放后,他俩的往来也没断过。马三立的长子马志明,这事儿还是侯宝林帮忙张罗的呢。可是他俩之间到底有没有恩怨呢?就说李文华拜师这事儿吧。侯耀华后来透露,他父亲当初是不同意李文华拜师马三立的,而马三立呢,可能就是因为这个,虽然有心收徒,但一直到去世都没能收徒,看来是不得不考虑侯宝林的态度啊。

还有杨少华提到的那次照相事件,照相馆工作人员原本安排侯宝林和马三立坐在前面,可杨少华这货鬼精鬼精的,搬了把椅子也凑过去。结果呢,马三爷突然爆了句粗口,让他们都滚到后面去。虽说这事是杨少华挑起来的,但也有人觉着马三立这是在借着劲儿出气呢。

侯宝林大师去世了,记者采访马三立怎么看待侯宝林。马三立沉思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吐出:“他是个聪明人。”这评价乍一听,感觉不太像是夸人,不像有些人那样对侯宝林满是肯定,说他对相声艺术贡献巨大,把相声从街边小摊带进了华丽的殿堂,从差点被取缔的边缘拯救回来等等。马三立大师这一番话,就像在平静的湖水中投下了一颗石子,让人隐隐感觉到他对侯宝林大师可能有着别样的看法,这背后的故事啊,就留给人们去慢慢琢磨吧。

0 阅读:0
一辈子太短了

一辈子太短了

未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