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刑警》大结局:理清15个案件背后的逻辑,才发现这部剧到底好在哪里?

晶姐札记 2024-12-16 23:22:15

编剧徐萌提及创作《我是刑警》的幕后故事,说道:“很庆幸在这个时代里,我们依然对真诚和有价值感的作品有强烈的共鸣。”

《我是刑警》最近圆满收官,尽管张克寒案之后的部分对我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但最后几集破获四大陈年积案的情节,还是让我意犹未尽。

虽然许多观众吐槽其中存在的配音问题,但也不得不承认这部剧是近几年难得一见的传统硬核刑侦佳作。因此豆瓣7.8分的评价还是低了,按照剧集的质量来看怎么也得8分以上。

回顾剧中出现的十五个案件,从创作的角度进行复盘,便会发现情节的设置环环相扣:

第一案——西山矿持枪抢劫大案(改编自高连国案与1995年1·28鹤岗大案)

以宋小军为首的四名犯罪分子,从91年杀害高建设副所长以夺取枪支、抢劫金鹿储蓄所未遂,到93年成功抢劫路南矿区18万巨款,再到95年春节制造西山矿区11人命案......

在那个刑侦技术并不先进的年代,警方凭借着原始的人力摸排和审讯手段破获了这起重大恶性案件。

男主秦川曾经当了四年的派出所民警,在师父高建设的指引下前往大学法律系深造。毕业之后为了调查师父被害的案子就回到当地,放弃了留在省城工作的机会。

秦川刚开始一线刑警生涯就遇上西山矿区大案,他在破获案件的过程中初露锋芒,不但凭借出色表现荣立个人二等功,还结识了省厅过来办案的各位刑侦大佬。

第二案——牛玉国杀警案

劣迹斑斑的惯犯牛玉国枪杀了秦川的好友叶茂生,却因为律师抓住缺少尸检材料的漏洞而免于一死。

按照以前默认的惯例,警察因公殉职可以不做尸检。随着国家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程序正义、疑罪从无体现着法治的进步,许多像叶茂生一样的警察不幸成为了牺牲品。

这个案子改变了秦川对于刑侦工作的认知,他明白作为执法者必须理解和支持程序正义的推进,同时也吸取惨痛的教训,意识到把案子做扎实的重要性。

可以看到秦川之后办案非常严谨,即便案子破了罪犯也已经招供,也一定要完善证据,不让犯罪分子有任何翻供的机会。

第三案——郭凤英常青油田诈骗案

秦川被调到预审科的戏份表面看似平淡,实则让观众理解“公检法”体系的运作流程,进一步认识到完善证据的重要性。

虽然警方已经破案抓到了罪犯,但也会存在因为证据链不足导致案件诉不出去的情况,比如郭凤英诈骗案就被检察院多次退回要求补充侦查。

秦川假扮记者找镇政府要回了三万元赃款,之后还碰巧抓到了堂弟郭强。现实中警方破案确实有类似这种巧合,秦川的机智和执着促使他抓住了从天而降的机会。

第四案——李埋伏团伙盗窃黄豆案(改编自1999年鹤岗李树清团伙粮库盗窃案)

李埋伏团伙盗窃黄豆的案子颇有喜感,他们居然把《地道战》这部电影当成了教材,通过挖地道偷取国家储备粮库的两百吨黄豆。

不过,粮库主任之前上报的是五百吨黄豆被盗,后来粮库主任被查出报假账自杀了。由于粮库主任的家属天天在市政府门前聚众闹事导致无法正常办公,市委常副书记这才亲自点名让秦川成立专案组调查粮库被盗案。

整个破案的过程并不复杂,秦川是顺着戴局之前的调查方向来到李国英的家里找到了关键线索。戴局当初明明锁定了李国英是最大嫌疑人,为什么没有继续查下去呢?想想就有点细思极恐了,那多出的三百吨黄豆背后是内部的贪污腐败问题。

除了破案之外也涉及到了职场的人际关系和生态环境,比如秦川与胡兵从对立到和解,直到胡兵主动申请去交警支队,坚持追凶出车祸失去双腿,秦川才发现他虽有缺点但本质还是一个好刑警,所以不应以先入为主的偏见去评价一个人。

还有刚上任河昌市东山分局副局长的秦川,带领专案组破获粮库盗窃大案却被仁城警方抢了功劳。秦川被迫顺从酒桌文化,才好不容易从仁城警方那里将犯罪嫌疑人带回河昌。

第五案——丁丽母女遇害案件(改编自2002年黑龙江牡丹江市母子被杀案)

第六案——14岁小姑娘李艾遇害案(改编自2000年黑龙江孙吴县14岁少女雪地被杀案)

秦川被调到绪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之后,不但与省厅首席刑侦专家武英德一见如故,有幸成为了他的关门弟子,还指导下属县城警察成功破获丁丽母女遇害案和14岁少女李艾雪地遇害案。

这两起都是五年未破的悬案,起初都因为判断失误搞错了犯罪嫌疑人,其中暴露了基层办案存在推卸责任、贪功冒进、思维固化等问题。

指纹检验、DNA鉴定等技术层面的进步,对于破获这两起悬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剧中也真实呈现了基层财政比较紧张,交不起昂贵的DNA检测费用的情况。

第七案——张克寒案(改编自2004年周克华系列枪杀大案)

从第13集到第22集,剧中用了10集的篇幅讲述张克寒案。

这位8年在3座城市背负11条人命的罪犯终于被击毙,反映出破案的阻力有时来源于内部矛盾和机制问题。这是别的同类题材影视剧难以触及到的层面,因此《我是刑警》从深度上已经完胜了大多数的刑侦剧。

面对恩师武英德的苦苦哀求,秦川考虑再三决定迎难而上,甚至不惜赌上了自己的前途。他前往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担任副总队长,负责调查张克寒特大案件。

他在办案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难题:两地因为过往恩怨拒绝并案侦查、基层摸排出现疏漏、有人私自在重点区域大面积张贴悬赏通告,导致打草惊蛇白白错过最佳诱捕机会、当地派出所锁定嫌疑人身份却没有及时上报,因为想要将功补过结果反而与张克寒失之交臂......

猪队友的骚操作把秦川气到身体出问题不得不动手术,做完手术之后还经历母亲去世、妻子生病等种种打击。“我真的有点累了”、“山大我不怕,就怕劲使不到一块”,秦川在情绪崩溃之时向恩师武英德诉说着自己的无奈与心酸,很难不让观众共情。

第八案——居民楼私藏枪支案

叶茂生的女儿叶海平, 因为当初被母亲李文修改了志愿才去了医学院读书,毕业之后她并未听从母亲的安排去国外留学,而是偷偷参加公务员考试实现自己想要当警察的理想。

她被分配到省城公安局刑事技术大队工作,在分局见习期间看到高队长利用心理测试,很快就锁定了居民楼私藏枪支案件的嫌疑人。

叶海平由此确定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以及今后的职业方向,秦川的儿子和叶海平一起考上了警察,决定利用自己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在打击电诈的工作中发挥所长。

刑侦专家曹忠恕的儿子曹阳,回国之后也成为了一名警察。作为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的法医师,他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生物领域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可见随着时代发展,警察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吸纳了各个专业领域的高材生。

监控视频在破获张克寒案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包含心理测试在内的新技术开始登上舞台,大大提高了破案的效率。

第九案——景城命案

景城发生了姐夫和小姨子被枪杀在车里的命案,地点在荒郊野外,没有视频监控也没有痕迹指纹。

要不是李文的大数据信息情报中心,恐怕还真就破不了案。情报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排查网购记录,很快就从四十人的范围里锁定了作案嫌疑最大的邓炳才。

丈夫叶茂生去世之后,李文被调到省公安厅情报信息中心工作,她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搭建情报信息平台,如今派上了用场。法医的尸检报告还没有出来,案子就已经破了。

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的雷主任对此专门开设了一堂课,探讨如何将新技术和传统刑侦结合开展新的办案模式。

DNA、监控视频、手机技术、网络情报大数据等新技术在2008年以后开始大规模应用,如今命案的破案率达到了90%以上。但是新的技术应用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刑侦手段,因为有的新技术在诉讼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可以提供侦破方向,不能完全成为诉讼的呈堂证据。

雷主任在课堂上提到诉讼需要证据链的完善,在法律上的直接证据只有三个(现场有目击证人看到了整个杀人过程、犯罪嫌疑人自主招供进行有罪陈述、命案现场有监控录像),命案现场采集到的指纹脚印等都属于间接证据,需要与别的证据相结合才能证明有效。

当秦川的下属刘处长询问说既然犯罪嫌疑人已经招供,还用等物证鉴定中心的尸检报告吗?李文忍不住破口大骂,毕竟有了叶茂生案子的前车之鉴,务必要确保收集到所有的证据,才能不让犯罪分子有翻案的机会逃脱法律的制裁。

当年叶海平质问秦川和母亲李文,他们作为警察为什么不能让杀害父亲叶茂生的凶手偿命?如今雷主任的这堂课让她明白了残酷的真相,很多像父亲叶茂生这样的人都是用自己的牺牲去推动体制的发展。

直到最后一集,杀害叶茂生的凶手牛玉国,在临终之前希望能够当面向叶海平忏悔。牛玉国这些年被病魔缠身过得并不如意,在医院看到牛玉国摘下氧气罩的那一刻,叶海平终于释怀,与自己彻底和解。

第十案——清江地下赌场特大爆炸案(改编自贵州凯里1·13爆炸案)

清江特大爆炸案是一块相当难啃的硬骨头,警方置身于一个几乎没有任何生物痕迹和监控影像的案发现场,只能在艰苦的条件里掘地三尺寻找遗留的物证。为了能够限期破案,他们春节都没有回家休息。

随着查到的线索和信息陆续被排除,检验工作也出现了失误,摸排调查一度陷入瓶颈。幸好秦川坚持扩大搜索范围,才终于在山上找到了关键的遥控器。由于遥控器经过了一个月的风吹雨打无法检测到DNA,只能采取传统的刑侦手段进行大量走访调查,最后好不容易锁定了两名犯罪嫌疑人。

这两个无知愚蠢的恶人,仅仅为了拿到赌场的巨额钱财,就伤了21人害死15条人命。看到现场惨烈的景象,他们自己也害怕了,不敢上去抢钱就匆忙逃跑了。

值得一提的是,从张克寒案件之后,秦川在办案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强硬的态度,即便基层的工作出现重大失误,秦川也能保持足够的冷静克制。

当清江警方反复摸排却一无所获,秦川在会上让他们继续排查,一些基层民警出现抵触情绪,散会后秦川的部下江处长,询问为什么不拍桌子狠狠骂这些人,秦川回答说:“我不是他们的直接领导,不能骂,因为我没有机会面对面地去疼他们。”

当江处长吐槽领导大过年不打电话慰问一线同志时,秦川的话道出了真相:“你这是不懂好人心,你要在外面办案子,领导三天两头给你打电话,你什么心情。”

昔日那个硬刚领导的愣头青,如今已经蜕变为成熟的中年人。

每个职场社畜都希望能够遇到秦川这样实干的领导,他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会将功劳全部归功于基层,从来都不主动为自己请功。

第十一案——朱玫玫失踪案

叶海平初试牛刀,在心测陷入僵局之时,迅速找到新的突破口,通过一连串的提问,成功让朱玫玫的男友露出马脚,不得不承认自己犯罪的事实。

有了这个案子作为铺垫,观众看到叶海平在后边的清江两案,能够让犯罪嫌疑人杜坤下意识说出藏枪地点,从而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便会觉得一切都顺理成章。

第十二案——清江两案(改编自贵州凯里两案)

第十三案——草河三命案(改编自贵阳花溪连环杀人案)

第十四案——东林三女童命案(改编自山西绛县4·19三女童遇害案)

第十五案——良城案(改编自甘肃白银系列残害妇女案)

清江两案、草河案、东林案、良城案,这四个陈年积案的背后,是为了破案付出一切饱受煎熬的刑警:

“锲而不舍,胸装两案”八个大字高挂在办公室的墙上,清江尘封十八年的灭门悬案是压在当地警察胸口的一块大石头,为了破案鲜少回家的杨雄队长想给自己的孩子买双鞋都不知道尺码。

到了第30集富大龙终于上线,他饰演的刑警陶维志为了追凶查阅村志和族谱,一次次翻山越岭寻找真相,在6年的时间走了10万公里路程。

28年未破的良城11起连环杀人案,成为了老刑警范守良一生的执念。身患阿兹海默依旧不忘追凶,那声“抓凶手”道出了内心的不甘,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便是没能在生前亲眼看到凶手落网......

最后的破案部分并非以往单元案件的模式,而是四大积案并行。秦川在搞积案攻坚行动的过程中,提出建立系统型的专家库和数据库,如此实现了各地信息共享,更加方便警察办案了。

清江两案唯一的线索只有案发现场的四连指纹,以前侦办条件有限迟迟无法破案。两个凶手的作案逻辑,与同样发生在90年代的第一个西山矿大案相似,都是先杀害派出所警察抢走配枪,然后策划大型抢劫枪杀案件。

不过谁也没想到清江两案的犯罪嫌疑人杜坤后来还当官了,他当年杀害行长一家之后,通过家人的关系逃到经济开发区当司机,一路晋升为城管局局长,担任清江市棚户区改造办副主任之时因为职务犯罪落马,警方通过指纹锁定他是当年清江两案的犯罪嫌疑人。

技术辅警杨小洁比中了指纹,她也是一位母亲。杨小洁拒绝接受秦川请客吃饭的提议,秦川赞赏杨小洁身上有着基层同志的本分和朴实。

不得不说,剧中对于以李文、叶海平、杨小洁、郭欣、苏畅等为代表的女警察群像的刻画也算可圈可点。

随着DNA检测、视频监控、手机技术、心理测试、网络大数据等全新破案手段的出现,让人忍不住感叹刑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虽然四个积案的破获主要依靠新技术,但过于依赖新技术,忽略传统侦查手段,反而会错过案件的最佳侦破时机。

比如东林三女童命案发生的时间,正赶上新旧刑侦手段交替之时,当地警方看到现场有指纹和足迹,就专注于DNA技术和血样采集,前期连最基本的摸排工作都没有做好,过了一个月之后才想到收集小卖部的监控视频却发现为时已晚。

如果当初能够拿到关键的监控视频,那么以陶维志为代表的刑警就不用死磕族谱,也不至于跋山涉水六年都找不到凶手。

当秦川判断凶手是本地人,就在方圆五公里之内,陶维志才发现自己辛苦跑了十万公里追凶,努力多年却搞错了侦查方向,本质上前期的排查工作就存在疏漏,没有完全做到穷尽。

因此,在案件破获之后,陶维志觉得自己不适合继续当刑警了,他这些年满脑子都是查家谱的事情,已经没有了一线刑警应该具备的干脆和敏锐。

每个案件都有独特的气质,在办案的过程中需要刻画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和动机,那些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彻底刷新了我们对于人性的认知。

不管是临时起意的冲动行凶,还是蓄谋已久的职业犯罪,剧中大部分罪犯都没有真心悔恨自己的所作所为,觉得被抓到是因为命不好以及运气背。

当良城案的罪犯常兴荣,对受害者及其家属没有丝毫的歉意,只在乎自己做的事情会不会影响到两个儿子,对面的秦川怒目而视说道:

“你的后人会背负着你的罪恶,受尽人性的煎熬。”

“你的罪恶没有理由,没有借口,你会得到惩罚,但永远得不到解脱。”

看着常兴荣冷血丑陋的嘴脸,秦川内心无法平静。在离开审讯室回去的路上,秦川一直保持沉默,如此麻木残忍的罪犯让他不得不思考人性的阴暗和扭曲究竟是为了什么。

不仅仅局限于案件的侦破和人性的剖析,《我是刑警》几乎触及到了行业的方方面面,观众也看到了受害者家属的无尽痛苦以及刑警家属的辛苦付出。

这既是真实的职场剧,也是一部厚重的刑侦史。虽然技术在不断更新换代,但不变的是精神的传承。

正如男主秦川所说的那样:“警察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困惑、迷茫、恐惧、沮丧,这么多年之所以没有被打败,那是因为心里面有信念,就是保护人民、伸张正义、痛恨罪恶、心向光明。”

【全文图片来源网络剧照、截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60
晶姐札记

晶姐札记

专注影视的细节和深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