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土壤保水困难,腐殖质配土改良,半年持水实验,八角环境调整实录
在那些层层叠叠的梯田里,藏着不少农民朋友的心酸事儿。就说这八角吧,本是能带来好收成的好作物,在华北地区的一些梯田农场里,却面临着土壤保水的难题。
我有个网友,就住在福建的一个山区,那儿也是梯田遍布。这网友家里也种了八角,有一回他在网上和我吐槽说:“你看这八角地,一到旱的时候,那土干得像沙漠似的,八角树都无精打采的,叶子都快掉光了。每次浇水,那水就像漏斗里的水,哗一下就没了,根本存不住啊!”这可愁坏了他,毕竟八角可是一家人的重要收入来源。
八角呢,这种作物它对生长环境要求还挺高的。八角的根系不算特别发达,在土壤保水差的情况下,就很难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在南方一些梯田地区,像云南的部分地方,那地形就是山高坡陡的,雨水稍微下大点就顺着坡流走了,旱季来临的时候,土壤干得特别快。
咱们再说说这土壤保水困难带来的连锁反应。以甘蔗、玉米和红薯这几种农作物做对比。甘蔗在保水好的土壤里,长得那叫一个挺拔,叶子宽大茂盛。可在这梯田里,就像被抽了筋似的,叶子发黄,茎也没那么粗壮。玉米呢,在华北平原的肥沃保水好的地里,穗子又大又饱满,可在这坡地梯田里,穗子小不说,还容易倒伏。红薯就更有意思了,在保水好的沙地能长出又大又甜的红薯,在梯田里呢,挖出来的红薯瘦小得很。
这时候就有人想到了腐殖质配土改良这一招。这是云南有个种植户李大哥发现的。他就寻思着,咱不能眼睁睁看着八角树这么受苦啊。他开始收集落叶、干草这些东西,堆在一起腐烂,做成腐殖质。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原来的土壤混合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效果咋样。李大哥就开始了他的半年持水实验。前三天,其实没啥明显变化。他还担心自己是不是在做无用功。到了七天的时候,他就发现,在做了腐殖质配土改良的那片八角地的土壤,用手摸起来,比没改良的地方稍微湿一点,虽然这个变化很细微,但好歹是有点反应了。
十五天的时候,情况就比较明显了。一场小雨过后,改良后的土壤能保有一部分水分,没改良的地方又干得差不多了。李大哥高兴得晚上都没睡好觉。一个月的时间过去,八角树的叶子开始慢慢恢复生机,有了点绿油油的感觉。
这半年的时间可不短,李大哥每天都记录着各种数据。他发现,在雨季的时候,改良后的土壤能够留存大概百分之三十多的水分,而没改良的地方只能留存不到百分之十。到了旱季,改良后的土壤能让八角树的根系在十几厘米深的土层里找到水源,没改良的地方,根系很难吸收到水分,树就长得差。
在广东的一些梯田农业园里,也在进行类似的尝试。他们除了用腐殖质配土改良,还尝试和其他一些土壤改良材料混合。他们发现,在和椰糠混合之后,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里的八角树生长得比之前更好,挂果量也比以前多了不少。
这腐殖质配土改良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腐殖质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海绵,把水分吸进去然后又能慢慢释放。而且腐殖质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让八角树的根系长得更发达,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
在广西的一些梯田地区,还有农民会把塘泥加入到土壤改良当中。在八角种植之前,他们先把塘泥运到田里,和当地的土壤混合好,然后再种植八角。在种植的前半年,他们就发现,八角树的成活率比以前提高了不少。这是因为塘泥的营养丰富,而且保水性能很好。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塘泥改良后的土壤能够在干旱的时候为八角树提供较为持续的水分供应。
这让我想起山东的一个农场的例子。那农场主种的是苹果,那地也是容易积水和干旱的地方。农场主就采用了分层土壤改良的方法,从下往上,一层是原来的土壤,中间是一层经过发酵的农作物秸秆,最上面是腐殖质和新的土壤。这样分层改良之后,苹果树的根系在各个土层都能适应,果树生长得特别好。这八角的土壤改良其实也可以参考这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层次土壤特性来调整腐殖质和其他材料的比例。
再说说其他作物在类似环境下的情况吧。像四川山区梯田里的茶树,要是土壤保水不好,茶叶的品质就会受到影响,茶叶变得苦涩,而且产量也不高。在尝试了和八角类似的土壤改良之后,茶叶的口感明显变好,产量也增加了。还有江西山区梯田里的柑橘树,在土壤保水差的时候,果实不长个,还容易掉果。经过改良土壤之后,柑橘树的果实又大又圆,掉果的情况也减少了。
在湖南的一些梯田区域,那儿的土壤比较黏重,保水性和透气性都不好。有个种植户尝试在土壤里加入了一些小石子,增加透气性,然后再混合腐殖质。结果发现,这样的土壤既有利于八角树根系的生长,又能保水。在这半年里,八角树的根系不断地向下延伸,在不同土层里扎根,吸收到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梯田土壤虽然都面临保水困难的问题,但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改良方法,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像北方的一些山区梯田,可能更注重抗寒和保水的双重功效,南方山区梯田则更多地要解决保水和透气的问题。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疑问。比如说,不同的腐殖质来源,对八角树生长影响有多大呢?是用落叶制作的腐殖质好,还是用农作物秸秆制作的更好呢?还有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改良后的土壤性能会不会发生变化呢?半年或者一年之后,是不是还需要再补充腐殖质呢?另外,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八角树的土壤保水改良方法是不是也有差异呢?这些问题都还在困扰着种植者们。
这就像一场和自然环境的博弈,我们一直在探索更好的方法,让这些生长在梯田里的八角树茁壮成长。那关于八角树土壤保水改良,你们还有什么好的想法或者建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