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历史博物馆。
在某个展柜面前,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在众人视线中的是件很精致的文物。
这件文物不太大,棕红色,保存完好,上面写着古朴的文字。
这是件传奇文物,发现于1981年,刚开始没人在乎,没人关注,就放在一个小型博物馆的偏僻角落。
而10年后,终于有人伸出手,为它洗去了历史的尘埃。
考古界被轰动了!
就连见多识广的专家也不由得叹道:这东西,全世界仅一枚。
这件文物的庐山真面目是什么?
01
1981年,平凡的一天,旬阳县的街头人来人往,极为热闹。
宋青抱着脑袋,走到回家的土路上。这条路的边上,有一条小河,他总是会紧盯着河岸,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鲜玩意儿,从而拯救他百无聊赖的生活。
忽然间,宋青停下了脚步,他瞪大了眼睛,漏出好奇的光。
那是一个拳头大小,像是煤炭一样的黑疙瘩。
他急忙拿在手里,定睛一看,是个蛮精致艺术品,有二十六个切面,刻满了字。
那时候,人的娱乐活动有限,这么一个新鲜玩意儿,刹那间,就引起了宋青的喜爱。
小孩子普遍有一特性,那就是爱显摆的。
翌日,某学校。
宋青神秘兮兮地招呼朋友。
“你猜猜,我在河边捡到啥了?”
“啥?”
“你可别羡慕。”说着,宋青拿出了那个黑疙瘩。
“这是什么东西?”
“真漂亮。”
“感觉像工艺品。”
这时,忽然传来个成熟的声音:“给我看看。”
宋青一扭头,小脸煞白,映入眼帘的是一张严肃的脸,竟是老师。
老师平时最严厉,不苟言笑,宋青不由有些胆怯,连忙把“煤炭”递了过去。
老师问明了“煤炭”的来由,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明白这一定是件价值连城的古董,他道:“放学和我走。”
“去哪?”
“博物馆!”
就这样,煤炭成了藏品。
博物馆的人都知道,这是个老东西,但它是干什么的,有什么故事。
没人知道。
这一状况持续到了1991年。
02
那年,旬阳县博物馆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那是个老人,鹤发童颜,带着厚厚的眼镜,一派知识分子的气魄。
忽然,那个老人停下了脚步,直勾勾地盯着那块煤炭。
此时正好一个工作人员走了过来。
老人推了推眼镜,问道:“这是什么?”
“还是个谜。”
“把你馆长找来。”
“馆长?我们馆长很忙,老人家……”
“告诉你们馆长,我叫王翰章,我要好好研究这东西。”
讲解人员一愣,他知道这个名字的主人,是个了不起的文史专家。
或许凭借他的知识与经验,可以锁定这宝贝的来历。
于是,找来了领导,在一番讨论下,老人得愿以偿。
老人回到工作场所后,全神贯注地盯着“煤炭”,大脑在飞速运转。
老人的手缓慢、稳定地动着,擦去了厚厚的污垢,浮现了很多字,确定了这是块印章,但无法确定主人的身份。
老人不免有些失望,但依旧在专心工作。
忽然,老人的手颤抖起来,他看到了五个字:
——独孤信白书。
他猛然挥手,满脸涨红,兴奋不已,果然是难得的宝贝。
他明白,自己的这一发现,必将轰动考古界,并将让他在历史上留名。
对于一个学者而言,这是莫大的荣耀。
03
独孤信出生在战火连连,兵燹不断的南北朝时期。
在乱世,想要权利稳固,必须手握军权,于是在独孤信很年轻的时候,就参了军。
据说,独孤信打仗十分勇猛,即便当了军官,依旧冲锋在前。
他赢得了一身伤疤,也赢得了手下的敬重,愿意为他效力。
最终,成为了西魏大将军。
一时间,独孤信权倾朝野,手握军权,平日里,就连皇帝也不得不给几分薄面。
但好景不长,西魏因内部斗争而日趋衰弱,宇文觉将其灭亡,成立北周。
在封建帝国,权利拥有者从来都是争斗不断,西魏刚刚灭亡没几天,北周亦开始了极为恐怖的内部斗争。
宇文护为了利益,将自己身为皇帝的堂兄杀害。
待宇文护登基后,肆无忌惮的欺辱百姓,使人民苦不堪言,卖儿卖女,一片地狱景象,令人闻之胆寒。
在封建社会,独孤信算是个好人,于是他与其他大臣联络,要诛杀暴君。
为了达到目的,大臣们纷纷献计献策,试图将每一个环节都想到,确保万无一失。
但是,不知怎地,这件事跑到了宇文护耳朵里,在如此生死攸关之际,他采用雷霆手段,对大臣进行打击。
那个曾经骄傲自负的大将军,也不得不走上自尽的道路。
过了千年,英雄的骨头已经腐朽,但是他的印章却存留了下来,见证他的荣誉与辉煌。
04
知道这是独孤信的印章,那块“煤炭”身价倍增。
它从旬阳县博物馆迁移了出来,最终来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成为了当家文物。
为了传播历史文化,让更多人知道这枚印章,让更多人了解独孤信。
有关部门集思广益,找了一堆方法。
前几年,在一道高考数学题目,出题人融入了这件文物。
在大火电视剧《唐朝诡事录之西行》,也曾经出现此物的身影。
这几年,随着文创产业的飞速发展,陕西历史博物馆又紧跟时代潮流,以这方印章为蓝本,做起了文创产品,据说销量不错。
让当代人也能感受到当年独孤信号令天下的气度。
因此,这座印章也越来越火,越来越知名,这才出现了故事开头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