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为几十万双眼睛播撒光明。这是杭州明视康眼科医院院长郑历的“一辈子”和他的“一件事”。如果把从医三十年比作短短的历史之河,无数双眼睛从激光照射下的河里流过,也成就了郑历这个手术室里的“艺术家”。
11月21日,在庆祝第五个“926工匠日”暨第七届杭州工匠认定发布会上,郑历获评“杭州工匠”。
郑历获评“杭州工匠”。受访者供图
1995年,郑历轻轻切下了浙江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的第一刀,正是这个转承点,让他从此深耕近视激光手术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成长为眼屈光学专家。
三十年后郑历还记得,1994年他得知北京协和医院在国内第一个开展近视激光手术的消息,立即兴奋地赶到北京,希望能参观学习这项神奇的技术。然而这项技术当时并不向外人开放。
经过多方寻觅,郑历“程门立雪”般的虔诚终于打动了当时的专家,不仅破例让他参观了近视激光设备,还向郑历传授了经验和技术。此后的十多年里,郑历一头扎进这一领域,不是在做手术,就是在做手术的路上。
“那时一周只有两天在杭州,其他时间都是飞往全国各地做手术,因为这项技术刚刚开展,很多医院最开始都想找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带教。”郑历回忆。
大量的临床手术让郑历不断精进技艺,以追求完美的心态精雕细琢。“医生总是追求完美的,我希望把每个手术都做成艺术品。”在郑历看来,这也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0.5毫米,是普通人中央角膜的厚度,也是眼科医生日夜耕耘的一亩三分地。三十多年来,郑历轻舒长臂,在不过毫厘的眼球上平稳运刀,从未失手。
随着近视激光技术的发展,郑历悟到,医生的眼与手无论如何小心细微,也比不过机器设备的精准。因此只有不断追踪借助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并想方设法将其操控到最完美的境地,才是近视激光手术医生的真正挑战。
在明视康,郑历将专注纯粹演绎到极致,他始终关注医学技术最前沿,在每个阶段都率先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三维立体跟踪、波前像差、虹膜定位、飞秒技术、光线循迹追踪技术……
郑历列举了一组数据,在明视康成立的20多年间,已更换了8套手术主设备,平均每套设备使用时间仅3年。
如今的明视康,拥有数字化角膜塑形镜、各种个性化飞秒激光、全飞秒、飞秒三焦点晶体置换、ICL人工晶体植入等眼科全方位技术,覆盖从少儿近视控制、中青年近视到老年人的老花、白内障等全年龄段视力治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医疗服务。
“杭州工匠”颁奖仪式。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患者眼里盛下的璀璨星辰,也是郑历想征服的巍峨山峰。
“眼部屈光手术不同于传统外科手术,除经验外,眼科医生更依赖仪器设备。”短短一句话,郑历道出了屈光手术受限于科技设备的特殊之处。
他介绍,此前国内激光近视手术的仪器设备都是进口,设备研发者大多为工程师,国内医生使用该类设备时需要厂家先行指导,这就造成了研发人员不懂医疗,眼科医生不懂设备的矛盾。
为填补设备研发与医生实操之间的空白,郑历打造了一个“既懂医疗,又懂设备”的团队,让研发“中国公式”成为可能。
2018年,郑历带领团队针对近视、老花眼、白内障等眼部疾病,运用数学、物理光学等跨学科知识,在国际上开启ZZ系列屈光手术计算公式研发的“进行式”。
如今,明视康的ZZ系列公式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已有美、法、德、俄等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生认可并使用该公式,“中国式”屈光手术计算公式正惠及更多患者。
择一业,终一生,精一技。三十多年勇攀眼科医学高峰,郑历以一颗匠心、恒心,成就了“医者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