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 年 10 月 7 日,伴随着一道粗壮白烟与巨大轰鸣,“巨浪一号”导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导弹事业显著进步,将改变“海上无弹”局面。
中国的“二次核打击能力”得以直接提升,此乃全国欢庆之事。但鲜为人知的是,该计划险些夭折,这究竟为何?
就在“巨浪一号”即将发射之时,中央掌握的导弹发射计划全部机密资料,短短十分钟竟消失无踪,令中央和科研专家震惊不已。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苏冷战加剧,我国初识潜地导弹。彼时,双方常规武器和核武器军备竞赛激烈。
1960 年,美国历经多年钻研,成功造出世界首枚潜地导弹——北极星。单从其名便知,此弹就是专门针对苏联的。
苏联得知此消息自然不肯落后,紧锣密鼓开展核武器装入潜艇的研究,不久成功发射,这与中国有何关联?
原来这与那时的国际形势密切相关,当时中美苏三国矛盾交织,我国因特定历史缘由,遭到另外两国共同针对。
他们一直凭借核武器对中国心怀不轨,如今有了能增强二次核打击能力的潜地导弹,更是肆意威慑中国。
正因如此,为摆脱核威慑这犹如梦魇的困境,我国只好紧跟他国脚步,开启了核武器的研发之旅。
1964 年和 1967 年,中国原子弹、氢弹虽爆破成功,仅能引爆。对北方能靠轰炸机投掷,威胁美国却很难,急需提升核武发射距离。
美苏两国先后发射潜地导弹,为我国指明发展方向。1967 年我国首枚氢弹引爆后不久,“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研究提上日程。
该研究计划代号为“8291”工程,其含义在于期望中国潜地导弹于 1982 年成功发射。
那时我国对潜地导弹知之甚少,发展面临极大困难,众多专家学者反对,觉得应先增加核弹头数量。
以此增加“同归于尽”的资本来威慑对方,但党中央和多数理智专家并非如此认为,他们觉得再难也强过受人胁迫。
因同归于尽风险过高,早日研制潜地导弹以平衡三方,为国家争发展之机。在中央力挺下,此计划有序推进。
中央为保障“8291”工程顺利推进,于全国十九个省市,调派百余名导弹与核武器专家及三万多技术人员投入研制,倾尽全力。
在东北,鞍钢本钢等特种钢制造工厂里,众多炼钢工人日夜探寻用于导弹塑性的钢材;西南处,化学专家全力实验导弹推进燃料。
东南沿海,潜艇部队持续探索导弹发射之法;西北荒漠,众多科学家在官兵守护下专心计算发射数值,夜以继日。
十数年如一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员倾尽全力,为祖国强盛打造“巨浪一号”,他们的努力终获成功。
1982 年预定时间前夕,“巨浪一号”潜地导弹成功制成,只待发射。然而就在众人满怀期待时,意外突然降临!
1982 年 7 月 6 日晚,“巨浪一号”潜地导弹实验发射进入倒计时阶段,大家力求以更佳精神状态确保成功发射。
“8291”工程的高级科研人员终于获上级批准得以休整。他们前往大连海军招待所,品尝正宗海鲜,大饱口福,常年的辛劳得以慰藉。
酒足饭饱后,他们走进招待所那充满东北特色的澡堂,北方特有的搓澡让众多南方科学家倍感新奇,都想尝试。
上级领导高度重视,即刻叫停导弹发射工作,并迅速调派公安部、保卫局等刑侦专家赶赴案发现场,以期尽快破案。
当时大连招待所所有人被带回审讯室排查是否为国外间谍,长时间调查后,发现他们皆清白,皆是为国奉献多年的功臣。
在排除内部人员嫌疑后,调查人员于海岸线、附近村庄、车站和旅馆展开排查,然而奇怪的是,依旧毫无收获。
那时众人皆茫然失措,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何事。正当大家无计可施时,公安局分局局长王吉章挺身而出,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这个思路一经开启,众人瞬间明白过来,调查方向从政治转向抓捕盗窃惯犯,然而案发至今已过一个多月。
1982 年 8 月 15 日,公安干警围追堵截,将小偷刘迎福成功抓获。警方审讯时,他却坚决不认自己所犯之罪。
为何不承认?原因其实不难,据刘迎福讲,当时他见几个像官员的人到招待所,财迷心窍,动了捞钱的恶念。
尽管过程充满曲折,然而结局甚佳。1982 年 10 月 16 日“巨浪一号”潜地导弹成功发射,粉碎敌谋,为我国赢得发展,与今之幸福生活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