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香港媒体发表了题为《中东和解,西方分化,世界变革看中国历力量》的文章,文章表示,原本决定世界方向的应该是美国的权力,现在这种权力被中国“夺走”了,美国开始边缘化。
而欧洲、中东和南美的主要国家将北京视为“外交圣地”,纷纷来此达成自己的“外交成就”。
最近北京迎来了全球瞩目的两场外交活动,分别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华与沙特伊朗外长举行正式会谈。两位欧洲领导人共同访华,又在同一天举行三方会晤,这是继德国总理朔尔茨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前段时间访华后的又一重要外交举动,标志着中欧政治关系的逐渐回暖与经济合作的不断升温势头。
就在中法欧三方举行会晤交流的同一天,欧盟宣布,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将在下周访华,有分析人士指出。博雷利将重点商讨乌克兰危机问题和中欧防务合作等议题,在化解分歧、增强互信的层面上面对面进行充分战略沟通,尽量消除中欧之间因乌克兰危机和美国影响而导致的误判与隔阂。
中方在和马克龙与冯德莱恩会面时已经就“加强政治对话,促进政治互信”、“共同推动世界安全与稳定”、“促进经济交流”、“重启人文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等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共识。两位欧洲政要也表示法国与欧盟不会在国际政治领域选边站队,搞分裂与对抗,“断链脱钩”也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将会与中方加强合作与经贸交流,实现互利共赢与稳定发展。
而同一天,沙特和伊朗外长在北京举行了上月宣布恢复双方外交关系以来的首次正式会晤,在中国外长秦刚的主持下,双方签署了恢复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沙伊两国握手言和,延续了数年的仇恨抛诸脑后,双方终于可以名正言顺、正大光明地交流合作,与中国一起搞建设。
中国带来和平,美国策划动乱沙特和伊朗达成彻底和解,对地区局势和世界和平稳定来说是一件大事,有望让中东这个“多事之地”真正成为各民族和谐共存、合作共赢的热土,其次为通过政治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各国矛盾冲突树立了很好的典范,也符合民心与时代潮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安全倡议真正深入人心迈出了一大步。
这两次外交大事,都可以说是喜事、好事,2023年的春天对中国与世界来说大为不同,北京已经成为了解决国际社会矛盾冲突的重要外交场地。从历史上来看,美国的华盛顿或者纽约,是绝大部分全球事务的重要策源地,美国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偏袒打骂、分化组合,让各国都噤若寒蝉。但现在,中国则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下判断、做决策,秉持互利共赢理念,尊重各方关切与核心利益。
另外,中国在国际社会大声呼吁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而美国则继续叫嚣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战斗到底,这对早已厌倦冲突和战争的国际社会来说绝对是一个明显的感官差别。中国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倡议才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方案,而美国拱火浇油、“以战止战”的行为让人感到美国成为了世界的冲突制造者,根本无法解决乌克兰问题,只会徒增世界人民的痛苦,只有中国的和平解决方案才是出路。
对美国来说,中国在沙特和伊朗和解问题上的出手似乎是“突然袭击”,但其实中国很早就在中东布局,此次能够在两个宿敌之间斡旋成功,也是得益于中国积累的良好声望和国际信用,讲得出做得到,而美国则只会给中东人民带来灾祸和动乱。
欧洲人困马乏,中国调停或是最后希望此次马克龙和冯德莱恩来华,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平息乌克兰危机而来。中国促成了沙伊和解,具有良好的调解矛盾冲突的经验,同时中国也是俄罗斯的最好伙伴,相对于各国在俄乌之间选边站队的情况,中国与乌克兰也保持着良好关系,对俄乌冲突也是持中立态度。因此让中国来斡旋乌克兰危机,是再合适不过了。
欧洲国家现在为了乌克兰冲突已经人困马乏,经济上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政治上与俄罗斯等国关系跌落到冰点,军事上无法满足乌克兰所需援助武器装备的产能。而美国方面则等待着欧洲和俄罗斯之间“鹬蚌相争”,自己可以坐收渔利,这让欧洲国家十分不满,想要与美国保持一定的外交距离,就像中国领导人所强调的“不依附、不受制于第三方”,这对欧洲实现“战略自主”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尽管美国政客如众议院议长麦卡锡还在逆历史潮流而动,不断在台海问题上挑衅中国,但包括中东、南美如巴西等国在内的世界正义力量正在组成反击美国霸权的势力。有分析指出,沙伊和解可能会产生极强的“破窗”效应,让全球各国都看到中国促成两个地区性大国重归于好、摒弃前嫌的典型范例,以后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有益于国际与地区和平的事情发生。
基辛格最近指出,中国最近在外交舞台上的一系列努力,堪比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破冰,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塑造者,并且可以勇敢且务实地参与创建国际新秩序,无论是在与欧洲国家还是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处理上,都显得越来越游刃有余、收放自如,中国现在正在一步步打破美国的战略围堵,为世界也是为自身创造和平发展的稳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