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桂忠
2月24日,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对中国华融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白天辉受贿上诉案二审宣判,驳回上诉,维持死刑判决。4年间,他疯狂敛财11.08亿余元,日均“进账”75万元,如此行径,令人咋舌,也不禁让人深思:权力的铁笼,为何困不住这只金融硕鼠?
白天辉身为金融国企高管,本应守护国家金融安全,推动企业稳健前行,却背道而驰,利用职务之便,在项目收购、企业融资等关键事项上,为他人大开方便之门,大肆收受贿赂。他的所作所为,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金融市场秩序被严重破坏,国家经济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
回顾近年来的贪腐大案,从赖小民受贿17.88亿元,到白天辉的11.08亿余元,巨额贪腐屡禁不止,无一不在警示我们:权力一旦失去监督与制约,腐败便会如野草般肆意生长。赖小民与白天辉结成“贪腐同盟”,在华融内部,决策流程缺乏制衡机制,项目审批、资金调配全凭二人意志。例如重大项目收购,本应多部门集体审议,却被他们一手操控,将公司变成了个人的提款机,最终致使华融亏损超千亿。内部监督部门受制于高管,缺乏独立性与权威性,外部监督又因信息不对称,难以触及核心。这就导致白天辉一边大肆敛财,一边却能平步青云,从副总一路晋升至总经理。
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也为贪腐埋下了隐患。金融系统资金庞大,交易复杂。部分金融高管利用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的模糊地带,通过复杂的嵌套交易,将国有资产转移至私人账户;还有些在企业融资环节,要求企业以高额回扣为代价获取贷款,进行权钱交易。在利益的诱惑下,他们不惜践踏法律与道德底线。
硕鼠难防,除了权力监督的缺位,惩处力度不足也是重要原因。对比新加坡,一旦官员被查实贪腐,不仅会被革职、处以高额罚款,还将面临长期监禁,公职人员往往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在我国,虽法律对受贿罪量刑明确,但在实际执行中,不同案件量刑差异引发公众质疑,削弱了法律威慑力,让部分人抱有侥幸心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016年,山西吕梁原副市长张中生受贿10.4亿被判死刑;2021年,赖小民案刷新贪腐金额纪录;2025年,白天辉案再树反腐里程碑。这些案件,各有其独特警示意义,张中生案凸显基层权力监督的重要性,赖小民案则暴露金融国企监管漏洞,白天辉案再次为金融反腐敲响警钟。此外,如医药领域一些医院领导在药品采购中收受回扣,教育领域个别高校领导在工程招标中贪污受贿等案例,都表明贪腐无孔不入,反腐任重道远。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制则滔天。”我们期待,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权力的笼子越扎越紧,让贪腐硕鼠无所遁形,让公平正义之光普照大地,为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筑牢根基。每一位公职人员都应以此为戒,敬畏权力、慎用权力,莫让贪欲吞噬自己,更莫让贪腐侵蚀国家和人民的根基。
☆ 作者简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队政治委员,海军上校军衔。现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用户10xxx17
八辈子不用为钱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