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造反1年就死了,为何安史之乱还打了8年

历史王汉周 2024-11-06 13:45:51

01

自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从范阳起兵,仅仅34天,安禄山的叛军便轻松攻陷东都洛阳,前锋部队更是一路畅通无阻的进抵潼关城下。安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年号圣武。一番大肆封赏之后,打足了鸡血的叛军继续分兵四出,按计划攻掠潼关,占领长安,形势一片大好,只剩最后一脚,就能把李隆基踢进历史的垃圾堆。可就在安禄山坐等最后胜利战报时,突然一个天大的坏消息传来:您的河北老家,快被李光弼偷水晶了!

02

李光弼,一个能让安禄山晚上做噩梦的名字。名字像汉人,实际上是契丹人,祖上被赐姓李。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初九,经郭子仪推荐,李光弼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驻地太原。

二月初,李光弼率步骑兵一万多人东出井陉,直扑常山郡,率先拉开平叛序幕。刚到常山城下,李光弼就迎来了一个意外惊喜:虽然常山城刚刚被叛军清洗过一遍(之前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反抗安禄山被杀),但常山百姓并没有就此屈服,他们又悄悄的组建了一支3000余人的民兵队伍,不仅将城内叛军一锅端,还生擒了安禄山任命的太守安思义,并把安思义送到了李光弼的大营。这简直是天胡开局啊!

看着被绑成粽子的安思义,李光弼当然要好好利用一把,他向安思义抛出了一道选择题:你看看我这些兵,能挡住你们后面的进攻吗?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办?你现在不给我出主意,肯定是要死的,但如果你的办法可行,那我也能保你不死。

好死不如赖活着,安思义也没想着和安禄山一条道走到黑,便开口道:“昨天我刚派人给饶阳的史思明报告过你们的行踪,饶阳距此也不过200里地,估计他们明天一早就会到,现在只能据城防守,等他们露出破绽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得,成交!李光弼先分出5000步兵继续驻扎城外成犄角之势,其余主力整军入城。

果然,第二天一早,史思明亲率叛军两万余杀到城下。在史思明看来,自己带来的大多数都是剽锐骑兵,对付步兵,还不是手拿把掐?谁知李光弼预先在城上安排了大杀器——500弩兵,专门点射史思明的阵脚。打得难解难分。

可弩兵虽然好用,但弩箭的装填速度实在太慢,这就给了叛军骑兵可趁之机。然而真正的名将总能超越时代,李光弼这次共带来3000弩兵,发现战场漏洞之后,他又紧急将1000弩兵分成4队,站成前后排轮流射击,这套战法,和后来的腓特烈大帝的排队枪毙战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叛军都成了活靶子,这仗还怎么打?撤!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四》载:光弼命五百弩于城上齐发射之,贼稍却;乃出弩手千人分为四队,使其矢发发相继,贼不能当。

03

真撤了吗?其实没有。史思明能和安禄山并称开元盛世的掘墓人,不白给,史思明很快总结出了李光弼的软肋:粮草。常山一座孤城,没有补充,你再能打,又能支撑多长时间?这一招确实狠毒。

很快,手下便向史思明报告了好消息:常山城内溜出一支队伍,推着五百多辆大车,咱抓住了几个舌头,他们供称,自己是李光弼派出向周边郡县征粮的,城里都快饿的人吃人了。史思明大喜,立马让人在官军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无论李光弼收了多少粮,最后都是老子的!可刚和官军打了个照面,叛军就后悔了——这支运粮队,有一千多名弩手护航,连赶马的车夫都穿着铠甲...简直武装到了牙齿。

打埋伏的叛军根本不够人塞牙缝的。可得到补给的李光弼并不开心,这个办法是一次性的,下回叛军做足准备,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要想彻底解决史思明,必须摇人。摇谁呢?郭子仪。平叛双子星正式就位。四月十一,郭子仪率大军十余万,抵达常山。人多了,胆气就足。

官军主动出击,大败史思明于九门(今石家庄市藁城区九门回族乡),史思明不敢恋战,连夜逃往赵郡。想跑?六天之后,赵郡便被重重包围,仅一天时间,赵郡光复。史思明又趁乱溜到了博陵,死力固守。李光弼指挥官军接连围攻十天,没有丝毫进展。眼看伤亡重大,李光弼和郭子仪商量,大军先行撤退至恒阳(今河北曲阳),故意摆出一副后卫松懈的样子,把史思明钓出来。史思明果然上当,集合数万残兵出城,打算搞偷袭。

04

只要你出来,咋都好办!李光弼和郭子仪在沙河设下伏兵,一仗下来,叛军又折了大半人马。史思明只能继续龟缩不出。拉锯战并没有持续太久,安禄山的援兵到了。史思明得心思又野了,主动进攻恒阳,决心把场子找回来。可郭子仪和李光弼又玩了新花样。

史书上是这么说的:“贼来则守,去则追之,昼则耀兵,夜斫其营。”按现在的理解,就是游击战术,也就是教员的16字真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白天,官军深沟高垒,让叛军找不着下嘴的地方;晚上,等叛军纷纷进入梦乡时,官军又潜入偷营,割下几十个头颅,扔在帐外示威。这还不算完,偷营的官军还随身带着号角,直接把叛军吓得神经衰弱。想打,又都知道往哪个方向找人。几天下来,郭子仪和李光弼相视一笑:可以决战了!

05

五月二十五日,双方大战于嘉山。一边是以逸待劳的官军,一边是处于精神崩溃边缘的叛军,结果显而易见。直接说结果吧:五万叛军,阵亡四万余,一千多被俘;安禄山的宝贝骑兵曳落河大部被全歼;史思明因为跑得太急,从马上摔下,一瘸一拐,跑回了博陵。

仗打到这份上,原先归降安禄山的各地太守又纷纷起了心眼儿,为了小命,必须给官军一波投名状啊!可以说,安禄山的处境差不多就是四面楚歌了,河北不保,拿不下江淮财赋重地,潼关方向也进展缓慢。再这么下去,不出半年,安禄山就会被困死在洛阳。那为什么安史之乱又会拖了8年呢?因为最关键时刻,李隆基给安禄山续了一波:强令天下兵马副元帅、潼关守将——哥舒翰出关迎敌...

06

哥舒翰动了歪心思,他依仗着潼关地势险要,叛军一时半会儿攻不下来,干了件脏活儿——指使手下诬告户部尚书安思顺与安禄山勾结,图谋造反。理由很单一:哥舒翰和安思顺这些年势如水火,互相斗得跟乌眼鸡一样。安思顺是安禄山的堂兄,反贼家属的帽子,他是洗不掉的!

不过,安思顺在安禄山造反前夕,他第一个上表提醒朝廷注意安禄山动向,并主动从朔方节度使的位置退下来,要求入朝,呆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李隆基也明白安思顺不会造反,否则早把他下了大狱,还能让他当财政部长?可哥舒翰的“证据”一到,李隆基审都不审,光速砍了安思顺。这是李隆基给哥舒翰打的一针兴奋剂:只要你能帮我搞定安禄山,一切按你的意思来!

哥舒翰是开心了,可目睹了这一切的杨国忠却毛骨悚然了。本来杨国忠和哥舒翰是盟友,哥舒翰能爬到这个位置,杨国忠出力不少。奈何老杨的底子实在不干净,疑心生暗鬼:万一哪天哥舒翰再打个报告,想拿自己的脑袋祭旗怎么办?别忘了,安禄山的口号就是清君侧,用杨国忠的脑袋堵安禄山的嘴也好,揭穿他造反称帝的假面具也好,都是稳赚不赔的事情。

恰好这时,杨国忠又收到手下密报,说哥舒翰的跟班王思礼不久前出过主意,要把杨国忠劫持到潼关干掉。虽然哥舒翰最后没同意,可杨国忠不敢再信他了,转头就让亲信杜乾运招募了一万多人,驻扎灞上,专门监视防范哥舒翰。这让哥舒翰十分不爽,武人思维,做事简单粗暴——向李隆基讨要了这支部队的指挥权,砍了杜乾运,编入自己的队伍。这下,杨国忠和哥舒翰的矛盾立时白热化。

07

为了解决哥舒翰,杨国忠做了两手准备:1、鼓动李隆基下旨,催促哥舒翰出潼关决战。如果哥舒翰打赢了,恭喜他,功高震主,就该被卸磨杀驴了;打输了就更好了,安禄山会替他料理。2、派人先去成都打前站,自己遥领着剑南节度使,就算将来潼关不保,只要把李隆基忽悠到成都,依旧可以大权在握。

“杨国忠自以身领剑南,闻安禄山反,即令副使崔圆阴具储,以备有急投之,至是首唱幸蜀之策。”恰好,叛军统帅崔乾祐,此时给杨国忠送来了神助攻。据探马报告,崔乾祐驻防在陕郡的兵马,只有区区四千人,而且还都是老弱残兵。这种战机,千载难逢啊,哥舒翰不A上去,还等什么?

08

一般人读到这段史料的时候,都会觉得李隆基老糊涂了,轻易开关让崔乾祐捡人头。实际上李隆基清醒的很,他之所以上赶着送,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光靠关中的产出,早就养不起长安的庞大人口了。毕竟他爷爷奶奶李治和武则天都时常要去洛阳“就食”。

现在洛阳丢了,江淮的钱粮收不上来,时间再一拖长,长安立马遍地饿殍。老百姓挂就挂了,万一把城里的禁军惹急了,恐怕自己想好死都难。所以这一仗,哪怕哥舒翰死活不同意,哪怕他已经中风,卧病在床,也必须要打!至于杨国忠,只是因势乘便,顺带完成了自己的计划。09

六月初四,哥舒翰无奈带着二十万大军东出潼关。三天后,两军在灵宝桃林塞(今河南灵宝)碰上了。把这里当成主战场,崔乾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打算充分利用地形:桃林塞南边是崤山,北边是黄河,中间一条狭长地带长达七十里,天赐的打伏击圣地。

为了让哥舒翰上钩,崔乾祐特意让一万多叛军,三三两两散布在塬上,哥舒翰倒是没有托大,先让王思礼带5万余人在前开路,庞忠带10余万人在后接应,他自己领着剩下的3万多人跑到黄河北岸的山丘上指挥大军行进。叛军人少,官军每人一口吐沫也淹死他们。

但两军交战之后,王思礼彻底懵了,崤山悬崖峭壁上突然出现大批叛军,官军一愣神的工夫,成堆的滚木礌石从山上滚落,崖下的五万大军瞬间被砸的七零八落。哥舒翰一看这架势,急忙挥旗,命令王思礼出动大批战车,用毡篷蒙住马眼,试图冲出一条血路。然而,崔乾祐又在谷口放起一把大火,更要命的是,老天爷也赶来凑趣,一个劲儿的刮东风,火借风势,浓烟把官军呛得睁不开眼。

为了自保,官军只能凭意识向四周乱放箭,这下,就开始自相残杀了,而他们自己并不知道。待到浓烟散尽,官军才发现,叛军早就绕到了他们的后方。接下来就是一边倒的屠杀:精疲力尽的官军腹背受敌,一触即溃,为了活命,不惜纷纷跳入黄河,又淹死大半。20万官军,最终逃回潼关的,不足8000。紧接着第二天,崔乾祐不费吹灰之力,攻陷潼关...

10

战后,哥舒翰被手下藩将火拔归仁,当成投名状献给了安禄山。一见安禄山,哥舒翰火速表示:只要留自己一条命,自己就替他招降李光弼等人。安禄山大喜,封哥舒翰为司空,同平章事。

不久,又因为哥舒翰的招降工作没有丝毫进展,安禄山耐心耗尽,把他关进大牢。在牢里呆了一年多,最终被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赐死。没骨气,到哪里都让人瞧不起。

0 阅读:54
历史王汉周

历史王汉周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