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常胜是见义勇为去世的,按照厂里的规矩,可以有一个顶替的名额给何家。当时,何家丽在蔬菜局工作,何家文在淀粉厂,老三的工作属于文化类,做非遗烙画,只有老四、老五和老六没有工作。
老六还小,老五也刚刚够上班的年纪,按照何家从大到小的规矩排,这份工作理应给何家欢。可是刘小玲一听说不用参加考试,毕业了就能参加工作,便动心了。

她对何家丽说,这份工作应该给她,何常胜在世时就说了,他的工作将来就是给她顶替的。
刘小玲这番话并没有证人,因为除了她自己,其他人都不知情。
何常胜的工作不仅稳定,厂里效益也不错,老四自然不想因为刘小玲一句话就轻易让出去,所以她趁着何家丽买菜的时候,和她套近乎。

她一边提着篮子一边问何家丽,顶替的事情有眉目了吗?她脸上有一块小时候放炮留下的疤,要是出去工作,被人欺负了怎么办?何常胜的单位里都是熟人,不会有人因为她脸上有疤就笑话她。
刘小玲这边也主动出击,她哭哭唧唧地对何家丽说:爸的工作要是不给我,我就……
何家丽听出刘小玲在威胁她,连忙说:你就怎么样?你呀,只会窝里横,有本事,你自己出去找工作去。

刘小玲一脸无奈:我不就是因为没本事嘛。
刘小玲这番话,给何家丽提了一个醒,何家欢算数好,也聪明,适合考大学,寻找更好的出路。刘小玲不一样, 她从小就傻乎乎的,成绩不好,做事也不着调。要是毕业了,流到社会上可怎么办?就算张建国帮她找到了门路,以她的脑子,连招工考试都过不了,只能在家啃老。
何常胜去世后,家里收入锐减,养不起闲人了。

不过何家欢认为,考大学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既然这份好工作摆在面前,她为什么要考大学,舍近求远?她一定会好好工作,给家里争光的。
老五哭着说:我也能干得好,我能比老四干得还好。
奶奶和刘美心劝老四不要和老五争了,老五从小就傻,何家欢哭着说:她哪傻了,她就是聪明过头了。

何家丽劝老四高风亮节,她比老五年长。何家欢说老五比她小,为什么不能孔融让梨?老五一边哭,一边拽着何家欢说:你才应该孔融让梨呢。
看到刘小玲又争又抢,才发现刘小玲一点都不傻。她要是傻,怎么会小小年纪就和何家欢争工作,还动不动就喊老四,不喊四姐。
刘小玲要是傻,又怎么会示弱,两句话就说服何家丽,把工作让给她呢?
她说何家欢比她聪明,她从小就傻,言外之意就是何家欢没了这份工作,还能有其他出路,但她不一样。

刘小玲不想着努力学习改变命运,反而我弱我有理,这对成绩优异的何家欢而言,不公平。什么时候优秀,也成了缺点了?
但是大家只觉得何家欢不讲理,不懂得谦让,没有人觉得刘小玲不懂事。只有老四何家欢明白,刘小玲一点都不傻。
看到后来刘小玲结了三次婚,生了四个孩子,我才明白何家欢说刘小玲聪明过头的真实含义。

刘小玲和汤振民在一起的时候,全家人就反对,两家有恩怨不说,汤振民从小就贪玩,不靠谱,不适合结婚过日子。但是刘小玲执意要嫁,她觉得结了婚,有了孩子,汤振民就能收心了。
可汤洋洋出生后,汤振民除了工作就是跳舞,三天两头不着家,刘小玲不仅要带孩子,还要工作贴补家用。厂里效益不好,刘小玲想让汤振民辞职做生意,但汤振民不想吃创业的苦,只想躺平。
刘小玲嫌弃汤振民没出息,和汤振民离婚后没多久,就南下认识了小黄。小黄是福建生意人,家里条件很不错,第一次见面,小黄就在淮南给刘小玲买了一套房子。刘小玲为了稳固婚姻,也给他生了一个孩子。

但是,小黄只想要儿子传宗接代,刘小玲生了一个女儿后,不打算继续生了,这段婚姻也走到了终点。
第一段婚姻,她为了养活自己,没有管汤洋洋。第二段婚姻,她同样为了自己活得更好,对女儿瑶瑶不管不问。
何家丽说她就像撂蛋的鸡,东一个,西一个。其实这句话说得很形象,刘小玲不想努力工作,只想通过婚姻改变命运,她以为有了孩子,婚姻就稳固了,所以才不停地嫁人,生孩子。

第三段婚姻,她遇见了和何其庆,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还生了一儿一女。刘小玲成了人生赢家,但是,她对汤洋洋和瑶瑶的亏欠,是一辈子都弥补不了的。
她一次次依靠婚姻改命,虽然第三次终于成功了,却是用汤洋洋和瑶瑶从小就缺少母爱的代价换来的。
刘小玲这一生,都活得很自私。她抢了何家欢的工作,却心无愧疚。在她眼里,就因为她傻,所以好处就应该给她。作为女儿,她没有为家里尽过孝道,反而添了不少麻烦。作为母亲,她愧对汤洋洋和瑶瑶。

刘小玲之所以经历了三次婚姻才过得幸福,除了运气好,也因为她聪明过头了。
如果她能听劝,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上,而不是偷懒走捷径,总想依靠婚姻改命,也许不用生那么多孩子,不用结三次婚,就能家庭事业双丰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