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捷财经观察|日本米价暴涨与农协金融模式

张捷财经观察 2024-09-04 11:51:06

近日,日本全国消费物价指数公布,显示7月份米类价格同比上涨17.2%,创下20年来最大涨幅。主要大米价格达到11年来最高水平,引发全国范围内大米供应紧张,多地商店出现限购现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农垦成果的丰硕,尤其是东北大米产量的显著增长,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财联社报道,日本总务省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消费物价指数中,米类较上年同期上涨了17.2%,为20年来最大涨幅。主要大米价格创下了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过去几周,日本各地民众普遍感受到大米供应的紧缺,商店货架空空如也,且贴出限购告示。日本一位官员在电视节目中表示,大米供应紧张背后可能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据悉,农林水产省一直鼓励农民种植牲畜饲料而非大米,这可能导致了日本稻米产量的减少。6月份官方披露的大米库存数据后,许多商店开始实施购买限制,到7月份,不少零售商已无法提供大米。

这一供应紧张局面让人回想起此前有韩国游客利用廉价机票之便,前往中国大量购买大米并转售至韩国的故事。这一行为凸显了中国大米供应的稳定性和丰富性。目前,中国大米源源不断供应市场,尤其是东北大米,其产量的增加得益于科技进步和农垦的努力。东北地区的亩产可达1500斤以上,且因冬季严寒,病虫害较少,进一步提升了产量和品质。

反观日本,尽管大米价格昂贵,但日本政府曾宣称能够自给自足,如今却面临进口饲料粮价格远高于国产饲料粮的窘境。这一现象引发了对中国三农专家推崇日本农协模式的质疑。日本农协金融规模占日本金融总量的30%,这对于一个农业GDP占比不大的发达国家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数字。金融损失最终会转嫁到全民粮食消费上,导致粮食价格上涨,而农民真正致富的比例并不高。

当前,中国农业布局和格局正在重新考虑之中,国家坚决反对一些受外部势力影响的三农黑嘴误导公众,推崇金融对接农业。中国粮食稳定供应的现状与农垦国家在新领域的突破息息相关,特别是东北和内蒙地区的粮食产量增长显著,已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总之,日本粮价暴涨的现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国应继续坚持和完善自身农业发展模式,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与自主,警惕外来模式的盲目推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