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订单超过1400架,却只交付11架,为何产能提不上去呢

科学知识点 2024-11-08 09:00:49

国产大飞机C919自首飞以来,逐渐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标志性成果。

自它交付以来,订单数量一路攀升,目前累计已突破1400架,但是交付却只有11架,看到这样的情况,为何产能迟迟提不上去?

原因一:技术难题与制造能力的限制

C919作为大型民用飞机,其制造技术涉及高端精密加工、材料应用、电子系统集成等多个复杂领域。与国外飞机制造巨头波音和空客相比,中国在大型飞机制造方面的技术积累仍显不足,尤其在结构设计、系统集成以及整体制造工艺上。

虽然,中国商飞公司对C919的研制投入巨大精力和资源,但在许多核心环节上仍处于技术学习和工艺探索的阶段。

如C919的主机体和机翼所使用的复合材料及合金材料,需精密的焊接、成型与组装工艺,这对材料强度、重量控制和整体飞行稳定性要求极高。

此外C919的设计和制造还需进行大量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测试,以确保其能够承受长时间的商业飞行。为了达到国际适航标准,它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必须严格把控。然而,这种高标准的质量要求不可避免地延长生产周期。在制造过程中,任何技术上的调整和优化都会影响整体进度,从而导致产能难以迅速提升。

而且C919是中国航空工业首次涉足的中大型商用机,生产工艺和装配流程还处于不断完善之中。

在飞机制造中,装配是一个核心环节,涉及数十万到百万计的零部件和上千道工序,任何一个环节的瑕疵都会影响整体质量和安全性。

目前C919的装配工艺尚处在逐步优化阶段,特别是在新机型的早期,工厂装配流程需要频繁调试和改进,导致整体生产效率较低。此外,由于一些关键技术仍依赖国外供应商,C919在装配过程中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影响生产进程。

原因二:供应链依赖于原材料的制约

尽管,C919的国产化率逐步提升,但关键部件和系统仍需依赖国外供应商,尤其是发动机、航电系统、飞控系统等核心模块。

目前,C919采用的是LEAP-1C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和法国赛峰集团合资开发的产品。对于这一关键部件的进口依赖,不仅限制中国商飞对生产的全面控制力,也直接影响生产节奏和供货周期。

此外,C919的飞行控制系统、航电系统等核心设备也需从欧美公司采购。

受全球半导体短缺和供应链紧张的影响,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和交付周期的不确定性加剧了C919的生产压力。尤其是在全球贸易紧张和相关技术出口限制加严的背景下,C919的关键零部件获取变得更加艰难。为避免核心零部件短缺带来的产能瓶颈,中国商飞必须逐步提高国产化率,并加强与国内高科技企业的合作,推进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C919的生产涉及大量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形成一条庞大的航空制造产业链。由于航空工业的复杂性,C919的生产需高度协调各个供应商的生产、交付和质量管理,才能确保生产进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然而目前中国商飞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与国际巨头仍有差距。由于供应商之间技术标准、管理流程存在差异,整体协调效率较低,影响了C919的生产节奏。

尤其在疫情后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的情况下,部分供应商的生产周期不稳定,导致零部件无法按时到货,影响C919的整体装配计划。中国商飞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提高供应链上下游的响应速度,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快速应急机制,以便在关键环节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响应和解决。

原因三:市场适应性与适航认证的延迟

C919的订单数量目前已突破1400架,主要来自中国市场的航空公司。

随着中国航空市场的快速扩展,C919的需求迅速攀升,然而产能增长却跟不上市场需求的速度。

尽管,中国商飞公司对生产设施进行升级扩容,但要达到订单量所需的生产能力,还需在设备、人力资源和技术工艺方面继续加大投入。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制造工艺流程,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产量提升,需长时间的生产优化和技术突破。

C919不仅要服务于国内市场,还计划在未来拓展国际市场,因此必须取得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和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等国际认证。

然而获取这些适航认证的过程复杂而严格,可能需多年时间。

在取得全球适航认证之前,C919只能在有限市场内运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市场竞争力,进而影响了生产安排,为了实现全球化的市场布局,中国商飞在适航认证方面也面临巨大压力,任何认证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后续生产进度。

C919交付数量,远低于订单量的现象,反映出:中国在大飞机制造方面的技术、供应链和市场适应性方面的综合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商飞需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推动关键技术国产化,同时提升供应链协调与管理能力,逐步提高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0 阅读:21

科学知识点

简介:科学知识点:带你畅游知识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