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易早醒…怎么睡个“整觉”?这些事要注意|世界睡眠日

文峻评健康 2025-03-23 04:10:32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睡好觉,从认识睡眠开始

03/21

//// 世界睡眠日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

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为“健康睡眠,优先之选”。

旨在呼吁全球关注睡眠健康。

你睡得还好吗?你有多久没关注过自己的睡眠啦?让我们在学习新知识前

先做一个睡眠质量小测试吧~

1.入睡快,在10~15分钟即可入睡;

2.睡眠深不易惊醒,醒后5分钟内又能入睡;

3.睡眠时无噩梦、惊梦现象,梦醒后很快忘记梦境;

4.起床后精神状态好,反应敏捷,无疲劳感;

5.白天工作、学习效率高,无睡意。

如果以上问题有三个为否定答案,且已经持续1个月以上,说明已经有较为严重的睡眠问题。

这篇文章将带您认识睡眠。

睡眠时大脑并没有停运

人类对睡眠的科学探索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将一台脑电波测试仪的电极固定在他8岁的儿子头上,在儿子安详入睡90分钟后,他震惊地发现,儿子的眼球毫无征兆地在眼皮下快速转动,与此同时,监视器上出现了活跃的低振幅锯齿状轨迹。

这一发现颠覆了人们对睡眠旧有的认知,证明大脑在睡眠过程中并不会停止运转。

睡眠是有周期的

目前普遍认为夜间入睡后的漫长时间由一系列睡眠周期组成,大体可以分为非快速眼动期和快速眼动期,并以循环的方式交替出现。

非快速眼动期阶段在刚刚入睡后占主导地位,这一阶段人们逐渐沉浸在深度睡眠中。

快速眼动期睡眠在每晚约占2小时,梦境通常出现在这一阶段,并且在睡眠即将结束时变得更加强烈,所以梦境大多出现在醒来前的一段时间。

良好的睡眠有利于健康

虽然我们并不确切了解睡眠过程中人的大脑究竟经历了什么,但“良好睡眠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这一观点得到广泛证实。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增强记忆和注意力,促进细胞组织修复,调节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痴呆等;睡眠问题还与免疫功能受损、疼痛加剧、注意力降低、肌肉力量降低等亚健康指标相关。

最佳睡眠模式因人而异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的最佳睡眠模式是按时入睡并持续7~9小时,年轻人、缺乏睡眠者、非健康人群睡眠超过9小时对健康有益。

但每个人的睡眠需求并不相同,只要您在第二天感到身体及精神已获得充分休息,并且白天没有感到昏昏欲睡,您就无需对现有的睡眠习惯感到担忧。

睡眠问题关乎量与质

谈到睡眠问题,大众熟知的多是失眠、打鼾,其实通俗来讲,睡眠的时长及质量都是需要关注的因素。

睡眠时长:

目前北京市职业人群睡眠不足率为24.01%,

男性睡眠不足率(25.78%)高于女性(22.77%)。

老年人睡眠时间较少,分别有12.6%和13.3%的老年人受到入睡困难、早醒的困扰。

睡眠质量:

既往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睡眠模式和质量都会发生变化,表现为深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更加分散,出现睡眠呼吸障碍的风险更高。

好睡眠源于好习惯

如果您需要改善睡眠,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例如:

★ 按时入睡不熬夜

★ 睡前不看情节紧张的书或电视

★ 不躺在床上刷手机

★ 睡前不吸烟饮酒

★ 缓解睡前焦虑情绪等。

严重失眠者可以在入睡前服用睡眠药物,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服用营养素补充剂(氨基酸、维生素D和褪黑激素等)及规律的运动均能够有效改善睡眠,但在运动过程中应循序渐进,避免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郑茹,黄剑辉,常春. 北京市职业人群睡眠不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首都公共卫生,2020,14(6):301-304.

[2]郑棒,林丽玲,余灿清,等. 中国成年人睡眠时长、午睡与失眠症状的分布及关联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4):452-456.

[3]张颜莉,王萌,王雪纯,等. 上海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2025,32(1):58-64.

供稿:市疾控中心慢病所

编辑:Suki

0 阅读:4
文峻评健康

文峻评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