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 L先生
联想,这个名字对于80后、90后而言,几乎等同于电脑本身。
可是,近两年联想的财报却频频亮起红灯,营收断崖式下跌。
22年716亿美元,23年619 亿美元,24年令人意外!
柳传志时代的辉煌
柳传志,一个曾经怀揣飞行员梦想的年轻人,最终却以另一个身份在中国科技史上留下足迹。
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毕业后,柳传志本没有想到自己会走上计算机行业的道路。
也正是这一条偶然的路,让他与当时尚处于起步阶段的计算机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与一群志同道合的科研人员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一起,掀起了联想的第一章。
“客户至上、员工为本、不懈创新、力求卓越”。
这些简单而有力的原则,不仅仅是悬挂在公司墙上的口号,它们深深地融入了联想的血液,成为推动企业不断向前的动力。
这些文化基因,帮助联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住了脚步,成为了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
柳传志的成功,也证明了当初的选择,最终成就了一段传奇。
早期的联想,虽然依靠代理国外品牌电脑产品积累了资金和市场经验,但这种商业模式始终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利润低、受制于人,且无法完全掌控企业的未来。
柳传志深知,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真正的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品牌,才能真正掌握企业的命运。
所以,柳传志带领联想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自主研发。
这个决定并不容易,毕竟在那个时候,计算机技术仍然处于快速发展之中,竞争也愈加激烈。
但联想不畏艰难,从最初的汉卡开始,到后来推出自己的联想电脑系列,联想逐步打破了对国外品牌的依赖,稳步迈向了自主创新的道路。
尤其是联想小新系列的问世,彻底证明了联想在自主研发上的实力。
这款专为年轻用户设计的笔记本电脑,以时尚的外观、出色的性价比,迅速在市场上取得了突破,成为联想PC业务的中流砥柱,打下了坚实的品牌基础。
1996年,联想在香港成功上市,标志着这家初创公司正式迈入了国际资本市场的大舞台。
上市不仅为联想注入了大量资金,也极大提升了其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靠着资金和品牌的双重加持,联想迅速加快了全球扩张的步伐。
通过并购、合资等多种方式,联想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突破,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市场的布局,帮助联想逐渐站稳脚跟,成为全球PC市场的领军者之一。
此时的联想,已经与惠普、戴尔等国际巨头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开始了更加激烈的全球竞争。
杨元庆时代的转型
杨元庆,这位从基层一步步走上联想领导岗位的领袖,靠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扎实的技术背景,成功引领了联想的转型与发展。
1989年,他从一名普通的销售员起步,升至公司总裁的位置,成为联想的重要推动者。
与柳传志的战略重点有所不同,杨元庆更注重将联想从传统的PC制造商逐步转型为一个多元化的科技公司。
他积极推动联想向服务器、云计算、移动设备等新兴领域布局,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完整且有竞争力的科技生态系统。
在他的领导下,联想不仅保持了强劲的PC业务,还在多个创新领域收获了不小的成果。
最为突出的是,联想在2021/2022财年交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创下了716亿美元的营收新高。
联想的智能设备业务集团,一直是公司核心业务的支柱。
在2021/2022财年,联想凭借其智能设备业务贡献了623亿美元的收入,成为推动公司增长的强大引擎。
同时,基础设施方案服务集团(ISG)和方案服务业务集团(SSG)也展现出可喜的增长势头,证明了联想的多元化战略初见成效。
那一年,联想似乎站在了科技行业的巅峰,前景一片光明。
不过,风光不再,转瞬间局势发生了剧变。
2022/2023财年,联想的营收骤降至619.47亿美元,几乎是“下跌”到令人震惊的水平,瞬间从行业巅峰跌入低谷。
紧接着,2023/2024财年,营收再次下滑,降至568.64亿美元。
连续两年的业绩下滑,造成这一颓势的原因,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
库存积压和渠道库存过剩成了重要的推手,全球PC市场需求放缓,导致联想的产品积压在仓库和渠道中,既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又影响了新产品的推出和销售。
另外,联想在移动设备领域的战略失误,尤其是“拯救者”品牌手机的裁撤,更加剧了这一困境。
为了消化积压的库存,联想采取了降价促销、优化供应链等手段,确保产品能够顺利出货。
经过一年的努力,联想的库存同比下降了24%,这一成绩充分展示了公司去库存的决心和执行力。
不过,去库存的过程并非没有代价,价格下调使得利润空间大幅压缩,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品牌形象的高端定位。
联想还终止了“拯救者”手机业务,虽然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也无奈地揭示了公司在移动设备领域的迷茫与困境。
AIPC时代的新机遇
经历了连续两年的营收下滑,联想意识到必须做出调整,重新审视并修正自己的战略方向。
于是,聚焦高毛利领域成为了联想的新目标。
联想不再仅仅依赖PC业务,而是积极向服务器、云计算、软件服务等利润更高的领域进军,力求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这一转变标志着联想正在摆脱对传统硬件的过度依赖,走向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与此同时,联想也深知技术创新是未来竞争的核心动力。
于是加大了对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投入,目标是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联想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技术创新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引擎。
AIPC(人工智能个人电脑)已经成为联想未来增长的重要战略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传统PC的局限性日益显现,用户对电脑的需求早已不再仅仅停留在硬件性能上,更加注重智能化和个性化体验。
而AIPC正是为满足这一需求而应运而生,它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到PC中,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使用体验。
联想早早布局AIPC,目的是抢占未来PC市场的制高点。
为了在这一新兴市场中脱颖而出,联想必须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投入,通过不断优化AI算法、提升硬件性能,才能确保自己在AIPC市场的领先地位。
笔者认为
从最初依赖代理国外品牌的创业初期,到逐步成为全球PC市场的霸主,联想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与挑战。
可是,市场竞争如同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联想也没有完全避开行业动荡带来的困境。
未来,联想如何在创新与风险之间找到平衡,将决定它能否继续引领全球科技行业的发展潮流。
参考信源
每日经济新闻2021-05-27,关于“联想集团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全年收入607.42亿美元” 的报道
界面新闻2022-05-26,关于“联想2021/22财年营收净利双增长,中国区收入同比增29%”的报道
每日经济新闻2023-05-25,关于“联想集团2022/23财年业绩同比下降21% 预计智能设备市场今年下半年企稳”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