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春晚,总少不了那个让人笑到肚子疼的身影:胖胖的贾玲,笑起来带着两个酒窝,和其他演员搭档的小品总让人记忆犹新。
可这几年,熟悉的那张脸慢慢不见了。
她去了哪里?
有人说她身价高了,春晚请不起;有人说她瘦了,失去了“喜感”;还有人猜测,她对小品舞台没了兴趣。
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让我们一起聊聊贾玲的这几年。
贾玲瘦了!
去年一部电影《热辣滚烫》的宣传中,赫然亮相的是一个全新的贾玲:身形纤细,举手投足和以前不一样了。
人们震惊之余各种猜测,为什么瘦了的贾玲没有重返春晚?
先说传闻。
有人说贾玲的身价如今高了,春晚预算有限,可能没请成她。
但认真想想,春晚舞台对于她来说只是起点,如今的贾玲站在导演和演员双重身份上,可能已经在寻找更适合自己的领域。
但另一个话题似乎更热——瘦了之后的贾玲还适合小品吗?
网友有不少争议,有人怀念她胖胖的时候那种自然散发出来的喜感,觉得她如今的形象和春晚小品的风格不太搭了。
但也有人站在她的角度说,作为一个艺人,全心投入到角色的努力,难道不值得尊重吗?
或许,贾玲自己早就明白,这份“喜感”只是身材带来的一种表象,而真正的笑点和感染力来自于表演能力。
三年的缺席,很可能是她主动而非无奈的选择。
其实,瘦身这件事背后,藏着贾玲对表演的执着。
为了诠释《热辣滚烫》中一个与过往形象完全不同的角色,贾玲选择了一条不轻松但有挑战的路:两年时间里,她闭关训练,减掉了100斤。
这不是普通的减肥,而是接近专业运动员标准的严格计划,涉及饮食、体能训练甚至身体素质的重塑。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为了这个戏,必须全力以赴”。
电影上映后,话题如潮而来,但可惜多数人关心她瘦身前后的对比照片,却少有人认真讨论《热辣滚烫》的剧情和艺术价值。
这说明了什么?
可能她的努力还需要时间被更多人认可。
贾玲说,这样的“闭关”,是为了控制好身材,但也更像一场自我挑战。
她用两年时间告诉自己:喜剧不是我唯一标签,我能做得更多。
不仅仅是春晚上的退场,在大众熟悉的综艺节目中,贾玲的身影也少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她自己创办的公司大碗娱乐选择了“解散”,这家为许多喜剧演员提供机会的平台,就这样宣布与旗下艺人不再续约。
有人担忧她是不是遭遇了事业低谷。
可事实并非如此。
贾玲在一次采访中谈到,大碗娱乐的解散是新的开始,她希望大家各自独立发展,而她自己也有更多想法需要去实现。
与其守着老本重复过去,不如带着二十多年的积累重新出发。
她说,“破茧的勇气虽难,但成长就是这样来的。
”
或许正是这个选择,让大家以为她“退圈”了。
事实上,她并没有闲着,而是在沉淀、思考未来的路。
正如她曾爱笑的那个胖胖的“贾玲”,今天她依然在追逐自己热爱的方向,只是换了另一条路。
如果说,最初的她被贴上“喜剧”的标签,那么现在的贾玲正在用导演身份书写新故事。
最新的消息显示,她已经注册了一家名为“热辣影业”的公司,专注于现实题材的电影创作。
更重要的是,她还和好莱坞团队达成合作,试图用新的方式让中国故事走向国际。
这或许也是这三年里她频频“消失”的原因之一。
无论是电影《你好,李焕英》,还是最新的国际化尝试,贾玲用行动证明了她没有放慢脚步。
她的第三部电影选题是“反传销”,一个听上去并不好拍但极具现实意义的挑战。
这样的贾玲,似乎和我们熟悉的小品舞台渐行渐远,但又像是进入了一个更深刻的领域。
曾经的贾玲,以一个胖胖的爱笑形象被春晚和观众喜欢;而如今的她,正在以一个导演、演员甚至创作者的身份,选择“做自己”。
喜剧从来都不是她唯一的形象,而只是她用幽默和温暖打动人心的方式之一。
其实,贾玲这三年最大的变化,或许并不是瘦了、退出春晚,或者解散公司,而在于她开始不再依赖别人眼中的自己。
而我们,也许可以尝试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她:一个用20年积累去挑战新梦想的女性。
这样的贾玲,是不是比之前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