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的持续发酵中,无人机成为了战场上的新焦点。近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遭到大范围无人机袭击,这一事件不仅震惊了国际社会,也再次将无人机的战略价值推向了风口浪尖。而在这场无人机之战中,中国的技术实力无疑成为了不容忽视的存在。
俄罗斯的预警机体系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A-50系列预警机作为俄罗斯空军的主力,其技术已经相对落后。这款基于伊尔-76运输机研发的机载预警和控制飞机,仍然采用的是最原始的机械扫描雷达,难以对低空、低速和隐身目标进行有效探测。在俄乌冲突中,俄军的A-50预警机表现不佳,多次被乌军的远程无人机和导弹绕过拦截,对俄军纵深目标发动打击。如今,随着多架A-50预警机在冲突中战损,俄军的空中监视体系受到了严重破坏。
乌克兰对中国无人机的依赖程度可见一斑。前不久,乌克兰国防部通过电子招标平台公开采购了2万架无人机,其中1.5万架为大疆的Mavic3机型,5000架为MacVic3Thermal机型。这两款机型都属于中国大疆公司的Mavic3系列,其中Thermal版本还改装了红外可视功能。这笔交易金额高达30亿格里夫纳,折合人民币5.6亿元,足见乌克兰对中国无人机的需求量之大。
中国的无人机技术不仅满足了乌克兰等国的民用需求,更在军事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与俄罗斯和乌克兰使用的低端廉价无人机相比,中国的无人机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的大型无人轰炸机、大型隐身攻击机、大型察打一体机以及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等应有尽有,甚至跨洲际无人机也在研发之中。
此外,中国的无人机蜂群技术也是全球领先。无人机蜂群作战的真正难点在于如何使上百架无人机拥有统一的指挥中枢,并在蜂群内部组网实现每架无人机彼此的信息共享。中国已经成功实现了这一技术,并在多次表演中展示了其强大的实力。
相比之下,美国和俄罗斯在无人机领域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美国的死神大型察打无人机虽然性能先进,但价格昂贵,且数量有限,难以满足乌克兰等国的需求。而俄罗斯的无人机技术则相对落后,无法与中国的无人机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