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能让你有所成长的对手,都是你的知音”,对于苏轼而言,王安石就是这样一位对手和知己。
很多文章常将这两人放在完全对立的两面,其实这是不对的。
两人顶多是政见不合,要说什么深仇大恨,那是没有的。
虽然,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仕途坎坷,一贬再贬。
但其实,以苏轼“不合时宜”的性格,即使没有王安石,他在仕途上也很难走远。
更何况,在“乌台诗案”时,多少人落井下石,而退居江宁的王安石却上书为“政敌”苏轼求情。
这份胸襟,这等气度,实在令人叹服。
1084年,在黄州呆了四年多的苏轼,奉召调往汝州,虽然依旧是没有实权的团练副使,但以当时的环境来说,无疑是个转机。
苏轼心里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先是到江西探望弟弟苏辙,又特地到江宁拜访王安石。
两人多年后再见,敛去一身锋芒,一笑泯恩仇,留下了“买田江干,结邻而居”的佳话。
就在这一年岁暮,苏轼和泗州(安徽)友人同游南山,写下一首词,其中一句,难倒诗词大会72人。
这首词名为《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词对很多人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大多数人只知“人间有味是清欢”,却背不出全文。
第五季诗词大会也曾考过这首词,当时考的是“蓼茸蒿笋试春盘”这一句,题目是“春盘”是哪个季节的风俗?
选项为:A.立春;B.春分;C.谷雨
当时回答道题的是11岁小选手田涵辰,对他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没想到的是他竟然答对了,而百人团却有72人回答错误。
其实这道题说难也不难,主要三个选项都是春天的节气,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古人在立春时,常将鲜嫩的蔬菜、瓜果、饼饵以盘装之,称为“春盘”,除自家食用外,也常用来招待客人,或馈赠亲友。
陆游在他的《木兰花·立春日作》中也曾提及,“春盘春酒年年好”。
若是了解这一习俗,这道题也就不难回答了。
再说回这首词,词的上半阕描写的是南山清新妩媚的春光。
早春的清晨依然有些寒冷,细细的雨丝,伴随着微微清风,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又是雨,又是风,又有点寒冷,但是词人依然不减游春的兴致,甚至在他的眼中,那朦胧的烟雾,稀疏的杨柳,让整片十里滩呈现出妩媚的色彩。
这开头两句,便完美地诠释什么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正因词人心情愉悦,所以这斜风细雨、淡烟疏柳在他眼中显得尤为清新可爱。
结句“入淮清洛渐漫漫”是虚写,词人由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的洛涧,涓涓清流注入淮海后,浑浑沌沌一片浩茫,营造出了一种极其深远阔大的意境,词人的胸襟也由此可见。
接着下半阕,词人笔锋一转,画面由山间风光切到了清茶野餐。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一盏泛着乳白色花泡的清茶,搭配一盘如翡翠般鲜嫩欲滴的鲜果蔬菜。
词人没有具体描写清茶春盘是如何美味,只是从抓住这两者的色彩特点,为读者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游山玩水,品茗尝鲜,词人的喜悦闲适之情已然达到了高潮,最后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水到渠成,又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词充满了春的气息,洋溢着词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牢记最后7字,释怀所有的不开心。
滚滚红尘,悠悠俗世;云水无涯,浮世清欢。
红尘陌上,我们都是羁旅天涯的游子,所谓岁月静好,不是在山水踏尽时,亦不是在生命结束后,而是在于放下包袱的那一刻。
境由心生,心随转,沿着时光的脉络,静下心来,看烟雨润泽万物,看白云落于水中,看流水带走落花。
不管世事沧桑,我自云淡风轻。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离离原上 草
春夜》 林深孤鸦鸣, 河畔柳枝轻。 来往人不见, 独我堤上行。
依然tracy
贬他的是说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的章惇吧[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离离原上 草
春兰》 窗外初春风, 庚子近年终。 兰花开放早, 因在我家中。
陈希
立春时有蒿笋(茭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