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位居中国四大美女之首,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传说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游水,缓缓沉到河底,这便是沉鱼的典故。
在越王战败以后,越王勾践在国内选择美女进献给吴王夫差,其中便有西施,夫差对西施格外宠爱,勾践卧薪尝胆后,打败吴国,在吴国灭亡后,西施不知去向。
西施的主要成就是以身报国,在吴王夫差身边忍辱负重,助越灭吴。后世认为将西施送到夫差身边实际上是范蠡为了让勾践成功复国进献的妙计,让夫差渐渐贪图享受荒废朝政,使吴国夫差陷入亲近佞臣远离忠良、国破家亡的结局。
东施效颦的典故也是源自她,她因生病而颦,被称为西子捧心,结果有女效仿,被称为东施效颦。对于西施的结局众说纷纭。
有人猜测吴国覆灭后,勾践觉得西施是亡国尤物,将其沉降。《墨子》曰:“吴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沉,其美也。”
崔道融在《西施滩》中这样评价西施:“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关于西施的结局有很多种说法,总共有六种,第一种,愧疚自缢,西施帮助勾践灭了吴国,完成使命觉得很欣慰,但是感觉自己愧对夫差,在这种异常矛盾的心理中选择自缢。第二种,西施被范蠡,《越绝书》中曾记载:“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据传,在吴灭后,范蠡规劝挚友文种趁早离开勾践,和旧情人西施逃到太湖。苏东坡曾在诗中写道:“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第三种,被范蠡沉湖,吴国灭亡后,越王勾践贪图西施美貌想将其留在身边,范蠡坚决反对,设计西施,将其骗到太湖,在湖心将西施溺死。第四种,被吴人沉江,在吴国覆灭后,吴人将怒火发泄在西施身上,将她在扬子江陈虎。
唐代诗人罗隐在诗中曾经写过:“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为谁。”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部分人认为西施是被吴人沉江的。
第五种,被勾践沉江,担忧西施祸及越国,恩将仇报,第六种,被越后沉江,越后担心勾践将西施收入后宫祸害越国,命令手下将其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