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叫你“妈妈”还是“妈”,背后潜藏的3个秘密,你知道多少?

玉米妈心理育儿啊 2024-04-04 20:24:45

和几个闺蜜快乐相聚,大家都有娃了,寒暄了几句,聊天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转换到了孩子身上。

闺蜜阿娟向我们诉苦,说她4岁的女儿整天“妈妈,妈妈……”叫个不停,一天恨不得叫上800遍。比如上厕所、喝奶、喝水……明明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孩子都得跟她报告一下。如果她没立刻回应,孩子就不厌其烦,火力十足喊上100遍,直到她答应。孩子有事没事喊“妈妈”让她觉得好烦,还有点愤愤不平地想:孩子怎么就不叫爸爸呢?

闺蜜晓华回应道:丫头,你就知足吧!孩子还能叫你“妈妈”,这是多幸福的事。不像我家那小子,现在小学三年级了,前几天放学回家冷不丁地跟我说:“妈,我饿了。”当时我愣了片刻,心里酸酸涩涩的,突然感觉儿子和我生分了,不再和以前那么亲密了。

晓华所说的我深有体会。我家玉米第一次直接喊我“妈”的时候,是在幼儿园大班。当时我的心情也是五味杂陈,既欣慰他长大了,开始学会独立了,但又有隐隐的失落,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我,需要我了。

可能有人不能理解,“妈妈”到“妈”,叠字变成单字,不就是一个称呼而已?有必要这么矫情吗?

在我看来,这并不是矫情,而是每个妈妈独有的心里话。

想一想,当初十月怀胎,和我们生命共享一呼一吸的宝贝,从出生开始,我们一点一点见证TA的成长,到TA第一次喊“妈妈”时的激动喜悦。

尽管后来也曾烦恼于孩子的黏人和闹腾,无比期待他能够快点长大,学会独立。但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心情还是非常复杂。“妈妈”变成“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孩子的成长,也是妈妈心中的无比失落。

孩子为什么会改口叫“妈”,背后潜藏着这3个秘密

1.语言系统发育成熟

首先,从生理因素看,孩子改口叫“妈”,和他们的语言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有关。

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用叠词和孩子进行交流了,这有利于促进孩子语言的发育,让孩子早点学会说话。

而当孩子需要能力到了可以发出单音,而又没到发出词语的能力时,叠词更容易发声,有助于学习语言,表达需要。比如妈妈,爸爸,吃饭饭、喝水水……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语言系统逐渐成熟,词汇越来越丰富,想表达的东西变多了,就会追求更简洁的表达,叠词的使用也会逐渐消失。

2.开始走向独立

从“妈妈”到“妈”的转变,并不代表孩子不爱妈妈了,也不代表亲子关系变得生疏了,它更多的是意味着孩子对妈妈的依赖感在逐渐减弱。

当孩子还是宝宝时,对待妈妈是100%的依赖,整天黏在妈妈身边寻找安全感。

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自我意识在觉醒,开始渴望独立,想要急切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想再像小时候一样,处处被妈妈呵护着了。

3.从众心理

之前在心理学群,有一个妈妈就分享了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第一次叫“妈”的心路历程。她问孩子怎么最近都只叫她“妈”了,孩子回答说班上同学都是这么叫的。

当孩子开始上学,身边多了老师和同学,有了社交需求后,为了尽快融入同伴,获得认可感和归属感,就会去学习他人的言行。

孩子改变称呼后,我们该怎么做?

心理学家西尔维娅曾说过:“这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有一种爱指向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当孩子对我们的称呼由“妈妈”变为“妈”时,尽管我们内心有失落和不舍,也要明白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逐渐放手,给孩子更多的个人空间。同时,改变沟通方式,多倾听孩子的想法,适当给予建议。然后用心陪伴孩子,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告诉孩子,不管任何时候,妈妈永远都是你的依靠,当你回头的时候,我永远都在。

最后我想说,孩子终将要长大,TA不再属于我们一个人的了,TA属于未来,属于更大的世界。我们要做的就是支持和目送,让TA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0 阅读:0

玉米妈心理育儿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