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经意间就跨到了2020年,再过二十天,就是春节了。过年,这个以往期盼如今却有点害怕的节日,似乎不在意你的态度,总是如期而至,让你无法不去接受。
我出生于七十年代,是个相对物质贫乏的岁月。那时候,我们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也唯有过年,才是一年当中最令人向往的事情了。孩提时代的我们,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才会有新衣服穿,才会有零食吃,餐桌上才能见到鸡、鱼、肉。而这些,在今天司空见惯的孩子那,已经是不屑一顾了。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不管经济怎么发展,曾经岁月里留下的印记,总是会不经意间因为一个人,或一件物,甚至某件事,都会勾起无限的回忆与回味。
最近大家给我的投稿信箱里,就有着很多这样的回忆与回味。他们在街头偶然间遇见炸爆米花,也会喜不自禁地流连,甚至拍照,晒朋友圈。他们看见某户家中的阳台上挂满了咸肉、腊肠,也会驻足半天,同样也是拍照,再加上各种晒,甚至还有一段只有我们这些中年人才看得懂的文字。
的确,在我们曾经的那个岁月,过年真的是个喜庆事。每到年底,每家每户都要到集镇上,买各式各样的年货,这些年货当中有过年要招待客人用的瓜子、糖果,有过年需要到亲戚家拜年的礼品,而仅仅只是这点东西,都足以让我们垂涎三尺。
年前,生产队还会组织从渔塘里捕鱼,然后按人头分到每家每户,有的家庭比较富裕的,还会杀头猪,或是宰几只鸭子,并且会腌制部分,这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腊肉、咸鸭、咸鱼等,这些也都算是年货,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看得到。
我印象里,我父母每到过年的时候,还会打一点米面,自己动手做点冻米糖,炸一点米圆子。看到大人热火朝天忙年货,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一时刻,则是最为享受的时刻。哪怕是在如今啥也不缺的年代,还是十分怀念那刚出炉并冒着热气的米面味道,还想念父母自己动手做出的冻米糖的香味,还想着油炸的米圆子那种有嚼劲的香脆。
而如今,这些东西都能从市场上买到,而且年货也更加的丰富,但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总觉得年味不如以往,觉得年味淡了许多。
其实,并非是年味淡了,而是时代变了。过去的年味,有烟火的味道。而现在,物质的过度以及越来越方便的生活条件,让我们少了很多自己动手的乐趣,少了很多应有的体验。
人到中年,其实对过年的态度是矛盾的,是既想又怕。每过一年,年岁又是增长一岁,这种岁月催人老的味道,让中年人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慌感。孩提时代,总盼望着过年,因为没有中年人的经历,也就没有中年人的深刻。
但不管怎么说,过年还是值得让人喜悦的。毕竟这是一种传统节日,中国人的骨子里都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所以每到此时,无论平时在多远的地方工作,在此时,心都会向着一个方向聚焦,那就是家乡。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我虽工作于城市,但出生在农村。所以每年过年的时候,总是像候鸟一样往家乡奔。同样,村里儿时的那些伙伴们,也都从四面八方往同一个方向汇聚。也就只有在这个时刻,我们才会有见面的机会,才会有在一起叙曾经、聊过往的愉快时光。
也只有过年的时候,大家才有时间真正的闲下来,慢下来。所以每到过年的时候,各种聚会也是层出不穷,什么同学聚会、战友聚会、亲友聚会,甚至有的还有细分,比如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大学同学等等聚会。
虽然各种聚会让过年变得很充实,但我却更喜欢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陪老父亲老妈妈聊聊天,与孩子们一起说说话,然后一起看看田野风光,我便觉得人生特别的惬意。
当然,过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各自过法,也都有着自己各自的感受。不同以往的是,在物质与精神多元的时代,我们过年的方式可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个性化年味也越发的突显。比如有的人家过年选择到山庄度假,有的人家选择出国旅游,这些也都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变化,也是一种进步。
但是,无论选择怎样的过年方式,无论是外出或是居家,绝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与家人在一起。只要与家人在一起的过年,这种过年才是有味道的年。
所以,过年,就是要过有家味的年,有家味的年,才是有年味的家。
作者:清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