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儿是薛宝钗的贴身大丫头。本姓黄,名金莺。
她这个名字,粗看就知道表层的含义代表了“金玉”。就像金鸳鸯、金钏儿、玉钏儿一样。
作为薛宝钗的丫头,莺儿起到了宣扬金玉良姻的作用。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就是莺儿道出了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姻缘,让读书人提前知晓。
不过莺儿这个名字,肯定不止这一层含义。曹雪芹给她取名莺儿,出处具有更深层次的寓意,也注定了薛宝钗不幸的人生。本文就由莺儿名字的典故,讲一讲薛宝钗。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莺儿是薛家老人,也是家生子。
薛家被称“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似铁”,她名黄金莺恰如其分。
莺有很多重含义,不可能都泛泛的用在莺儿的名字上。想要追溯莺儿的名字,就要从“雪”入手。
实际上曹雪芹选用“莺”字作她名字,真正的典出确实就与“雪”有关。
唐代诗人罗邺有两首诗,被曹雪芹引用在了《红楼梦》里。一首叫《雁》,以“蓼汀”影射林黛玉。还有一首影射薛宝钗的,就是这首《莺》诗:
暖辞云谷背残阳,飞下东风翅渐长。
却笑金笼是羁绊,岂知瑶草正芬芳。
晓逢溪雨投红树,晚啭宫楼泣旧妆。
何事离人不堪听,灞桥斜日袅垂杨。
“灞桥斜日袅垂杨”,说得是长安八景之一的“灞桥风雪”。
此“风雪”不是雪,而是指灞河两岸遍植柳树,每到春天柳絮随风飞舞,好似冬天的风雪一般扑面而来,便有了“灞柳风雪扑满面”之说。
而莺儿的名字,显然就出自罗邺这首《莺》诗。具体有三层含义。
一,风雪摧折
薛宝钗在《柳絮词》中曾提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句诗文,普遍解释为薛宝钗上进的野心,实际不太准确。
要知道柳絮轻如鹅毛、弱如雪花,就算上了青云又能如何?
其实,薛宝钗词中意思与林黛玉在《葬花吟》中说“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一样,是要挣脱“牢笼”束缚,获得自由的喘息。
林黛玉一来贾府,就看见贾母廊檐下的鸟笼之中的画眉和鹦鹉。预示她身入牢笼,再不得自由。最终“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薛宝钗何尝不也是背负着家族复兴重任来到贾府图谋金玉良姻。
她的判词图画是“又有一堆雪,雪下埋着一股金簪”。
如果结合刘姥姥讲述的雪下抽柴故事,就能知道薛宝钗一生的悲剧,就源于她肩负着薛家兴亡系于一身的重担,要为薛家抽“财”攀附。
“却笑金笼是羁绊,岂知瑶草正芬芳”,借由黄莺的自由自在,反衬薛宝钗如“笼中雀”那般不自由。莺儿,实际也代表薛宝钗向往和摆脱家族束缚的愿景。
只可惜加上“黄金”,又明确她甩不脱的宿命羁绊。
二,离人殇情
莺就是黄鹂,杜甫说得“两只黄鹂鸣翠柳”,是何等自由自在,快乐无边。
可惜罗邺的《莺》诗,却写出另一种心境。
“晚啭宫楼泣旧妆。何事离人不堪听”,借宫人年华逝去的孤独,引申出“伤离别”的悲痛。
“灞桥斜日袅垂杨”,源自“灞桥折柳”的典故。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汉唐时,在长安送友人东去时,便会至灞桥折下一枝柳条相赠,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莺儿”所指的这层离别之意,预示贾宝玉离家而去,留下薛宝钗苦守余生。
三,流寓不定
黄莺尽管鸣叫的声音尖细悠扬。却并不是能安生的鸟儿。
黄莺的巢穴经常迁移不定,堪称颠沛流离。
罗邺在《莺》诗中,实际是借黄莺表达辗转流离的生活状态,寄托诗人因时而感的心情。
着落在薛宝钗身上,则又是一谶。
根据80回前线索,比如雪下抽柴和南安太妃看姑娘等伏笔推测,林黛玉和贾探春远嫁离去后,贾母寝食难安很快病入膏肓。
为了人伦大节,贾宝玉同意以续弦之礼迎娶薛宝钗。可惜婚礼当晚贾母去世,夫妻二人守孝不得圆房。
不久贾府抄家,族人“飞鸟各投林”。
贾宝玉和薛宝钗出狱后,根据甄士隐夫妻的影射,他们也是投奔了岳母家中,并且同样受到薛姨妈和薛蟠的不容。
贾宝玉最终被癞头和尚度化出家而去。留下薛宝钗在娘家苦等丈夫归来。
然而,薛蟠终究不能成器,薛家注定不是薛宝钗的归宿。
根据薛宝琴作《咏红梅花得花字》对薛宝钗的影射: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薛宝钗晚年是得到史湘云的扶持,姐妹二人相守到老。这处伏笔也得到林黛玉《折足雁》酒令“落霞与孤鹜齐飞”证明。落霞是枕霞旧友史湘云。
孤鹜就是野鸭子,借凫靥裘影射薛宝钗。
是以,甄士隐解读《好了歌》: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脂砚斋批语【宝钗、湘云一干人】。
薛宝钗一生,少时被母兄带去京城,于贾府住了八年图谋金玉良姻。婚后贾府抄家又回到娘家托庇。丈夫一去不回归后,娘家也无法立足,最终得史湘云扶持,姐妹携手终老……
如此颠沛流离的一生,不就是莺儿名字所影射?
罗邺的《莺》诗,借莺儿之名影射薛宝钗。对应了《雁》诗,借“蓼汀”影射林黛玉。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