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背后的产业升级:中国汽车膜如何让高端消费普惠化

一口小葡萄 2025-04-11 14:09:11

近年来,一场席卷汽车膜行业的价格风暴,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中国乃至全球的市场格局。曾经动辄数万元的进口车衣,在国货的猛烈冲击下价格纷纷腰斩。这场看似激烈的价格博弈,实则是中国品牌推动行业升级、实现高端消费普惠化的必经之路。

在这场价格突围战中,易车鲨壳隐形车衣无疑是率先吹响号角的先锋。在易车鲨壳京东自营旗舰店中,“乘风”系列款车衣以5000元左右的亲民售价震撼上市,瞬间打破了市场原有的价格天花板。保镖、膜小二也紧随其后,纷纷推出高性价比产品,形成强大的国货价格联盟。面对来势汹汹的本土品牌,曾经高高在上的国际巨头们不得不放下身段,集体开启降价模式:截至今年 2 月,威固的拳头产品 V3 车衣降价至 8613 元,降幅超过 50%;龙膜的 7.5mil 车衣也降至 6980 元;XPEL 更是在今年三八妇女节促销活动中,将主打的 PROTEX 系列售价大幅降至 6806 元,甚至悄然将生产模式从 “USA 制造” 变更为 “USA 监制,CHINA 制造”,将生产线向中国转移。

这场价格战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产品销售层面,甚至波及到了上游供应链。作为全球化工巨头,德国巴斯夫公司敏锐捕捉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主动入局参与这场原料争夺战。巴斯夫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判断,中国汽车膜市场一年的 TPU 消耗量会逐渐从去年的 1.5 万吨扩大到 2.5 万吨,折合到汽车上,大概可以由每年 300 万台的贴膜量,提升到 500 万台。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巴斯夫希望能占据 10% 的市场份额。” 这一预测,不仅展现了行业未来的广阔前景,也预示着汽车膜产业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然而,行业洗牌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发展阵痛。部分中小品牌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不惜以 2000 元的超低价扰乱市场。这类低价产品不仅质保时间短,甚至没有明确质保,产品质量难以保障。更有甚者,通过不包施工和售后、虚假宣传、虚标产品品质与货源等手段进行恶性竞争,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面对市场乱象,头部企业迅速行动,积极建立品质防线。去年 6 月 13 日,易车与巴斯夫达成战略合作,鲨壳品牌成为巴斯夫 001 型先进 TPU 材料的独家首发合作伙伴。双方携手搭建、完善汽车膜正品溯源体系,从原料供应源头把控产品质量,阻断假货流通渠道,为行业树立了品质标杆。

回顾全球消费市场的发展历程,每一次价格重构的背后,都是产业升级的契机。正如 Costco 以 “会员制 + 低价” 模式改变美国零售业,优衣库用 “基础款 + 高品质” 定义日本快时尚,中国汽车膜行业正站在历史的拐点之上。当 “厂系” 品牌的制造底蕴与 “网系” 品牌的互联网创新深度融合,一个以高品质、亲民价为核心的汽车膜消费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在这场变革中,消费者终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而中国汽车膜品牌也将在全球市场上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