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的出现是人类文明重要的转折点
——柏光岳 2022.2.6
柏光岳,中国烹饪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
关于陶器的起源,也有很多神话传说。有人说是神农氏发明的,有人说是燧人氏,有人记载虞舜在河滨制陶,但显然史实比这些早很多。
红陶鬲——作者收藏
陶器的诞生,应该得益于人类对火与土碰撞的奥秘发现并加以利用,而钻木取火的发明最早可以追溯到七十万年前。对火的使用,象征着原始先民开始向文明迈进。而从火到陶,他们又走了一段相当漫长的历程。
在上古时代,先民们就开始制作一些陶器。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
1972年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最开始,陶器只是人们用泥土捏成型后,用火烧制而成的。
我们的祖先还群居在深山密林的石洞中,过着捕猎采果的生活。但是,山上的猎物和野果日益满足不了他们的生活需要,他们便慢慢地走出了深山。
有个叫陶的部落首领,他带领人们逐水草而牧,逐水草而居,来到了黄河边。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十分肥沃。人们就开始在这里种植粟了,于是开创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粟秋收后需要晒干,更需要储存起来。陶就利用这里黄河边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当地独特的黏性黄土,捏制了泥做的储器晒干后来用。
有一次泥做的储器被火烧了,陶却发现这些被火烧过的储器比原来坚硬得多了,也不容易碎了,且敲起来清脆悦耳,尤其是放在穴里烧过的更好。
于是,陶就带领人们掘洞建窑,烧制这种坚硬的储物器。这种储物器非常实用,不仅能够储存粟,人们还用它来取存水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陶的功绩,就把这种器物称作陶器。
鬲的前身是有取水用的尖底并发展而来,尖底并取水易,在地上摆放难,就用几个尖底并相互依靠在一起,这样水就不易外流,但在取用时,还是会歪倒水外流,先人们就发明将三个尖底并拼粘在一起,三足而立,这样就不会歪倒,水就不会流出,鬲的雏形就出现啦。
鬲又与火的结合,在下面烧火加热,进行简单的煮水,熬米一类的烹饪,从此人类饮食有了质的改变和发展,结束了单一的烧烤饮食生话。后来使用发现,在熬煮时,鬲的三足内的米易糊,逐渐将鬲的三足变细,变高,就形成了鼎的雉形,后来就出现了三足鼎,四足鼎。
随着簋,釜的发明使用,增加了煮食,炖食,蒸食等。烹饪方法的多元化,促进了人类的进化和发展。
当下的陶器,只具有其使用价值,而不具有欣赏价值。但是后来随着制陶业的发展,制陶技术从泥条盘筑进步到轮盘拉坯,
由普通陶器到彩绘陶器的过程,人类的探索之路走得非常艰辛,每一步都是对自己前所未有的超越,寻找颜料,涂抹工具的选择制作,图案从点、线、圈,到几何图形,发展到象形图案,都展示着人类的聪明才智。
烧制形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由结构简单的的横穴窑与竖穴窑已取代了落后的平地起烧,对窑的温度、气氛的控制已取得了一定经验,当时最高的烧成温度已经到达一千多度,已接近陶与瓷的“临界”温度。那时出现的一些陶器,器型庄重,纹饰精美,堪称艺术精品。这个过程经历了几千年。
从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来看,陶器中的精品有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红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壳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
陶器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对人类现实生活的巨大影响,满足了人们日常饮食生活的需要,成为人类重要的生活用具,它还为人类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起源提供了载体。
陶器是先人重要的文化创造,是人类文明中最重要的诗性篇章和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
彩陶的所有纹装饰经过写意、抽象,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孕育了中国绘画的元素。
陶器以它独有的泥土气息、厚重的质感、简洁的图案给人古拙之美、粗犷之美。沉稳的大地颜色,蕴含的泥土韵味,有种脚踏实地的力量。
陶器从远古时装粮食、装水、装酒,烹饪,到现在的承载着历史和岁月,每一个时代的劳动者都把他们朴实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把他们的智慧和梦想都一笔一画地留在了陶器上,是继岩画之后的又一载体,传播至今,陶器以民族的经典符号融入中华文化之中。
到了唐宋,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制陶业趋于没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唐,宋、辽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壶、琉璃等,都别具一格,倍受赞赏。
开明的老头
瞎扯蛋的乱说一通 石器时代几百万年 陶和冶炼才不到一万年 科学几百年 这是智慧意识的发展规律吗 陶器和青铜器的发展是并行的 都与宗教和战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