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光要注意知识的传播,还要注意课堂纪律的维持。
如果班里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不好好听讲,和其他同学们交头接耳,如果你是一名老师,会怎么做呢?
最近,一位老师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把扩音器带给了说话的学生,还录成了视频发在网上,就此引发了一场舆论的争议。
1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事件的经过,一位甘肃女教师,为了管理课堂上爱说话的学生,尝试了一种新方法。
她把教学用的“小蜜蜂”扩音器戴在了学生身上。
这个时候,学生细微说话的声音就会被放大,从而达到约束其行为的目的。
学生细微的说话声被放大,这原本只是课堂上的一个尝试,但随着教师将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事件迅速发酵。
网友们纷纷加入讨论,有人为教师的机智点赞,有人则对这种做法提出质疑,认为侵犯了学生的隐私和尊严。
最终,在学生家长投诉和舆论压力下,这名年轻的女教师不得不离开了这个岗位。
从课堂到网络,这次看似小小的时间,居然演变成为了风暴中心。
有人说,好老师在社会上是越来越少了,也有人说,这个老师压根就不是因为惩治学生被大家所非议,而是因为,她把孩子的肖像,未经允许给发到网上了。
关于老师整治课堂纪律,没有人有异议,关键就是在于,她把视频放到网上,所以才让事情的发展超出了控制。
最后自己面对着离开教师岗位的境遇。
2孩子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孩子们的教育也一直都是家家户户关注的事情,在学校教育里面,课堂纪律管理也少不了。
随着时代发展,新一代教师们在课堂管理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创新思维,但这条探索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传统课堂中,对于课堂秩序的维护往往采用简单的惩戒方式。
有些教师会选择将爱说话的学生安排在教室特定位置,如讲台附近或靠近成绩优异的同学旁边,希望通过环境的改变来影响学生的行为。
但这种方法往往收效甚微,且座位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需要管理的学生。
更有甚者,部分教师会选择将这些学生安排在教室后排,采取消极放任的态度。
可是,课堂管理的本质不仅仅在于追求表面的安静。小学生天性活泼,四十分钟专注听讲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不小的挑战。
这位年轻女教师运用"小蜜蜂"设备管理课堂,其实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种方法既保护了课堂秩序,又避免了传统惩戒手段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课堂上的孩子们也可以知道自尊心和羞耻心,知道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自己说话其实是不好的,从而达到以后不再说话的程度。
只是,教育创新的道路往往充满挑战和意外。网络的使用也是一把双刃剑,一件事情伴随着一体两面
这个出乎意料的结局源于个别家长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种管理方式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甚至上升到"有辱学生尊严"的高度。
他们也质疑老师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侵害到了孩子的隐私权,当老师就当老师,应该关起门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发到了网上算怎么回事。
社会上确实也有很多这样的现象,部分教育工作者过度追求网络关注度,将课堂转变为内容创作基地,发布到网上的,不是他自己的教学生活,而是每一个小孩子们。
如果没有热度也便罢了,一旦有了热度和流量,就有了更多利益的纷争。
这种行为被社会上更多的人看到,不仅偏离了教育工作的本质,更涉及了学生权益保护等严肃问题。
从另一角度 来看,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流量经济的诱惑下,他们中的一些却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社交媒体内容创作中。
他们频繁拍摄课堂场景、记录学生生活,甚至对学生进行角色设定和标签化,将教育场所异化为内容制作的素材库。
这种做法首先涉及法律层面的问题。
未经本人及监护人同意,随意在网络平台展示未成年学生影像,严重侵犯了学生的肖像权。
即便是一些看似无害的课堂趣事,一旦被发布到网络平台,也可能对学生造成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
其次,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学工作,而不是成为网络红人。
参考资料:封面新闻——学生戴“小蜜蜂”老师离职事件疑云重重:有其他3所小学曾发过类似视频
过度追求流量可能导致教师将精力从教学准备转移到内容创作上,影响教学质量,更有甚者,为了制造话题效果,刻意设计课堂情节,使教育环境产生不必要的戏剧化。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事件的老师本人,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进行了自我检讨。
还有更多的老师需要注意,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重要性,在拍摄时会刻意避免学生出镜。如果将学生视为提升个人知名度的工具,这种行为令人忧虑。
3教师维持课堂秩序的职责无可厚非,但如何平衡纪律与学生权利,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小蜜蜂”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其是否侵犯了学生的尊严,是否会对学生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存在争议。
其次,教育方法本身也引发了争议。一部分人认为“小蜜蜂”方法新颖有效,值得推广;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种方法过于“羞辱性”,不尊重学生。
网络舆论的介入,进一步加剧了事件的复杂性。
网络的放大效应,将原本局限于课堂的事件推向了公众视野,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使得事件的真相更加众说纷纭。
同时,网络舆论也对事件的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终导致教师离职。
家长在事件中的角色也值得关注,家长投诉的行为,出发点是保护孩子,但也引发了关于家长角色和教育责任的讨论。
家长的诉求与教师的职业发展,构成了另一个层面的冲突。
写在最后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责任重大,他们既要维护课堂纪律,确保教学质量,又要平衡各方诉求,特别是来自家长的期待与压力。
但也要注意,教育工作应当回归其本质,专注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若想探索教育创新,应当将重心放在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师生关系的建设上,而非追逐短暂的网络热度。
维护教育环境的纯粹性,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当恪守的职业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