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袖红镶边》从开始到结束:“向死而生”的生命思考

霧風誌 2022-01-27 18:19:49

祘与德任初次相遇的契机,是暎嫔的死亡。

当时小祘先是听见了远处传来的声音,随后才有人专程来报。

对应最后一集,德任也是先听到声音,得知了文孝世子死亡的消息。

最亲近之人的死亡噩耗,却是从最遥远的地方传来······且他们都没有在临终前见最后一面的机会。

小祘当年也曾向英祖哀求想见亲祖母,而英祖却说如果他承认暎嫔是亲祖母,也就等于承认他是罪人思悼之子······

吓得小祘不敢再多说一句,导演用一个倾斜镜头展现了权力关系,强势的英祖与岌岌可危的小祘,突出小祘的惶恐。

所以小祘只好偷偷趁夜晚去见暎嫔,这样一来,才在路上偶遇了小德任。由死亡串联起的缘分,也许注定了他们的宿命。

暎嫔是剧中第一位死者,对很多人都有着特别的意义,小祘曾怨恨暎嫔间接杀害了父亲思悼世子,说了狠毒的话。

这里的倾斜镜头代表着情感的失衡,两幅画面对比,暎嫔就像“滑向”了小祘一般,突出了她深深的愧疚感。

暎嫔带着对小祘的愧疚直到死去,“别原谅我”这句切到了她死后的画面,加深了暎嫔直到死亡都抱着这样的想法。

但是在提调尚宫赵氏眼中,那样离去的暎嫔却是幸福、体面且荣耀的,是所有宫女梦寐以求的结局。

看着出殡的队伍,提调尚宫的眼睛里流露出了羡慕之情,她真心地将这样的死亡,视作“梦寐以求”,也是一种悲哀。

就此引出宫女的悲惨命运,到底是多么卑微的存在,才会把承恩、死在宫里,当做一种梦想呢?

而提调尚宫没有得到她梦寐以求的结局,凄惨地死去了,仅仅用草席包裹着,被几个人悄无声息地抬走处理。

这里用对比蒙太奇,插入一个暎嫔的镜头,轿子、灯火对比之下,更显赵氏悲惨寒酸。

提调尚宫死前说的一番话,道出了大部分宫女的凄惨命运。尤其“宫女喜欢君主有多么愚昧”这句,以及“不再相信君王的约定”。

虽然在说自己,却也是德任的命运。祘不是也总在承诺吗?约定会守护元子、守护德任到最后。君王的约定,竟如此不可信。

提调尚宫死后,才终于得到了君王真心的泪水,也十分讽刺。

提调尚宫与宫女月惠,可以看作是王宫中的反叛者,是比起德任更超越时代的反封建王权先行者,可以理解编剧是为了强化女性意识的觉醒,可惜写得有些潦草······

如果说暎嫔与提调尚宫的死互为对照,那么月惠和英熙的死就是另一组对照。她们都是坚持凭借自己的意识做出选择的宫女。

月惠与英熙,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人,一个激烈、一个柔弱,但她们与德任一样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坚持自己的信念与选择,没有后悔过。

导演并没有像拍暎嫔、提调尚宫那样直接描写她们的死亡,而是通过与德任的告别,暗示了她们的结局。

没有直接描写死亡场景、告别即死亡的人物,还有翁主的养子。

一直嚣张跋扈、找德任麻烦又跟祘较劲的翁主,竟然也有柔软、母性的一面,而她的养子竟然向祘下跪请求代替翁主死。即使是一个小人物,也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意志和想要守护的人,这些小人物的存在让故事更加丰满。

当翁主意识到,他要代替自己死的时候,跑出去喊着“回来,我会保护你”,但只是一句虚无的告别。

这里的构图,亭子将两人的空间分割开来,他们各自在自己的方框里被局限着,预示着彻底地离别。

洪大监的死亡也是如此,洪德老前去为家族长辈“践行”,这个镜头中洪德老整个人都在阳光下,而洪大监大部分则在阴影中,画面左边明媚、右边黑暗,不仅仅暗示着生、死的区别,也是得势、失势的差别。

洪大监死到临头,还在后悔应该早些杀死祘,并预言洪德老也会很快有失宠的那一天,“会在阴间拭目以待”的台词,精准地表达了这个人物的狠劲。

临死之人才能看清一切,洪大监已经清醒过来,深知祘是个狠人,而洪德老只是自以为了解祘。

也许那时的洪德老自己也不知道,他所谓的忠义,只是包装野心、虚伪自私、自以为是的美好说辞,正是这点,推动了他亲爱的妹妹元嫔的死亡,也决定了他最终的结局。

元嫔无疑是被他害死的,是他野心的牺牲品。元嫔抑郁而终,是身为后宫不得宠的典型悲剧,也是洪德老走向极端、自我毁灭的触发点。

洪德老死前最后见的人是德任,为何他要说杀死自己的人是德任呢?

从一开始的窄门狭路相逢,就注定了德任与洪德老的命运,总有一个要进、一个得退。

洪德老的确有传统韩剧“女二”逻辑:怨恨祘的心里只有德任,没有他,所以他觉得自己的不幸,都是德任害的。即使这样,他还是“深爱”着那个男人,最后写信自白、成全两人的爱。

“不忠之臣,给您最后的忠告”这段台词蛮有深意,想想洪德老说的那么多话里,抛开谎言、私心和妄想,只有这句最中听,却已是最后一句了。

祘对洪德老也曾是真情真义,是臣子、家人,更强调了唯一的朋友。这么看,洪德老的一生,也算尽情燃烧了······

如果说德任再次回宫,“杀死”了洪德老,那么洪德老之死,又把祘和德任推向彼此,使他们意识到变化无常的生死,让德任不再抗拒、主动抓住了祘的衣袖。

也许,洪德老也在冥冥之中“杀死”了德任。

在回顾《衣袖》中的各种“死亡”时,我发现所有人物的死亡都紧密地交织着,有的互为对照,有的互相牵制。

总之不会只有单一作用,比如暎嫔-提调对照,同时暎嫔-英祖、提调-英祖,也与德任-祘的命运有对照。

还有重要的一点,祘作为剧中最后一位死者,他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重要之人的死亡,思悼世子、暎嫔、英祖、恩全君、洪德老、文孝世子、德任。

祘最爱的人都一个个离开了他,甚至至亲离开的方式也有对应,英祖和文孝世子都是死在他怀中,文孝世子和德任的死则强调了“抓不住的手”这一细节。

文孝世子死后,祘在朝廷上说了一番话,这组镜头从侧面-特写开始,说的是祘自己,作为父亲失去了唯一儿子的心痛;当镜头变为正面-近景,他说的话就是作为王而说,这时镜头慢慢拉远,变成中景、全景、远景,镜头的运动显示出一个王的格局,从“小我”到“大我”的过程。

接着祘又来到德任房间,对着心痛到卧床不起的德任一通激将,跟在朝廷上说的内容差不多,这时他依旧是王的身份,也要求德任担起正一品嫔的身份,而忽略了作为夫君应该首先安慰她的情绪。

回到自己房间,他才终于又从王的身份中分离出来,从“大我”回到“小我”,作为一个刚刚失去了儿子的父亲而恸哭,可又时刻顾虑着王的身份,不放声大哭,紧紧捂住嘴巴,这是符合他一向隐忍性格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房间中的幕帘。这块帘子在什么时候会放下来?一定也是导演经过考量的。

还记得批改反省文的时候,是为了不让德任认出;宫女行笄礼的时候,祘没看到德任的脸,说话伤了她的心。帘子有分割、阻隔的作用,分割空间、阻隔真实、真心,也是虚实的分割线。

德任死后,福妍和景熙整理德任最后用过的房间,帘子左侧是德任曾躺着的地方,如今已经空了。福妍和景熙在帘子右侧相拥而泣,因为她们与德任被永远地分隔开了。

而在祘哭泣文孝世子的房间,帘子背后还藏着他与曾经的元子、德任一家三口的美好回忆,而他就坐在虚实之间,想到美好的、鲜活的过去,更难以接受残忍的现实。

可以对比一下,失去文孝世子时,和一切都失去了、翻看德任遗物时的场景,同一个房间。导演运用有限的空间,改变帘子等物件的摆设,创造出完全不同的意境。

后者甚至连架子上的摆件都没有了,空空荡荡的房间,连曾经鲜活的回忆也随着时间逝去,他一个人已走了太远,甚至忘记了她也曾是那么娇小的人,无限的凄凉、孤单,就是此刻祘的心境。

最后一人,关于祘的死亡,已经分析过多次,无论是诗经、烛火在黑暗中的指引、梦境中光影变化的暗示,无疑在所有人的结局中,祘的部分是最富有巧思、最意蕴悠长的。

因为他的一生承载了太多的死亡,更因为他是一位有情之人,那些悲伤始终没能从他的生命中消逝,反而累积再累积,变成了无法忍受、悠长的悲伤,大概就是我们在结局中感受到的那股“后劲”吧。

从暎嫔(宫女)的死亡开始,最终以祘(王)的死亡结束。

每个人的死法各不相同,甚至没有人是被“谋杀”的,他们都是因自己的意志和选择而滑向了最终的悲剧,每个人物的人生轨迹都有迹可循。

还记得福妍的问题吗?“要怎么样才能心满意足地死去呢?”

最终,有关死亡的命题,还是会指向“如何活着”、“如何生活”。不同时期的德任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每个回答都是真理。

《衣袖》最终想要的,是在逝去的故事中讲述活着的情感。

一旦这份情感传达到位了,自然会引出观众对历史的批判性思考和“向死而生”的生命思考。正是制作组全体用无限的真诚,想要传达这份情感的心,让《衣袖》成为了无比珍贵的作品!

0 阅读:237
霧風誌

霧風誌

一个有情怀的小誌,分享韩影韩剧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