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梦碎美国!刚离开美国,特朗普转头就对欧盟征收25%关税!

青青游子衿 2025-02-28 18:54:37

欧洲最后的希望——马克龙也宣告失败了!

2月24日特朗普白宫晤马克龙

为什么呢?

2025年2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带着“欧洲最后的体面”飞抵华盛顿。

彼时白宫椭圆办公室里,特朗普握着马克龙的手称“美法友谊牢不可破”,但48小时后,这位美国总统却在记者会上宣布:“欧盟成立就是为了搞砸美国,我们已决定对其征收25%关税”。

——这场看似突发的关税风暴,实则是美欧结构性矛盾的必然爆发。

确实有点尴尬,老欧洲和美帝都开始放弃最后的体面了......

特朗普威胁:欧盟想搞砸美国,将加税25%

马克龙看起来是要跟美国破冰,实则夹带私货且碰壁

在俄乌冲突三周年之际,马克龙以“和平缔造者”的姿态开启24小时旋风访美。他精心设计了三个目标:说服美国支持欧洲主导的乌克兰停火框架、避免美欧贸易战升级、将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引向中国。

为此,他甚至在福克斯新闻专访中公开喊话:“美国不能同时对中国和欧洲开战,你们的首要问题是中国!”

但特朗普的回应堪称“羞辱性敷衍”。

白宫不仅取消原定的红毯迎接仪式,还在联合记者会上对马克龙的“欧洲维和部队”提议置若罔闻,反而大谈“乌克兰矿产开发协议已接近达成”——这份被欧洲视为“卖身契”的协议,要求乌克兰将50%能源收益划归美乌共同基金,而安全保障承诺却只字未提。

更讽刺的是,马克龙前脚刚走,特朗普就在内阁会议上痛批欧盟:“他们用各种理由拒绝美国汽车和农产品,占我们3000亿美元便宜!”

接下来,恐怕要开启“欧美大乱斗”模式了。

不过代入特朗普的视角之后,这一切也很容易理解。

关税背后的“美国优先”逻辑:盟友不过是筹码

特朗普的25%关税绝非临时起意。

早在2月1日,美国已对墨西哥、加拿大挥舞关税大棒,逼迫两国在移民和能源问题上让步。此次针对欧盟,表面是贸易逆差争议(实际美欧2023年总逆差仅560亿美元)。

欧洲的至暗时刻:傲慢与焦虑交织的困局

马克龙的挫败折射出欧洲的集体困境:既想维持“价值观同盟”的门面,又无法摆脱对美安全依赖。这种撕裂在三个层面尤为显著:

首先,美俄秘密谈判绕开欧洲、特朗普拒绝对乌新军援、北约“第五条”承诺遭质疑,迫使欧盟紧急启动“国家豁免条款”,允许成员国突破财政赤字限制扩军。德国新政府甚至放话要“逐步摆脱美国统治”。

其次,当中国新能源汽车拿下全球60%市场份额时,欧盟仍在用“反补贴调查”筑墙;当美国AI企业融资超千亿美元时,欧洲科技独角兽数量同比下滑37%。

另外,马克龙一边在慕尼黑高呼“欧洲不能做美国附庸”,一边又配合欧盟第16轮对俄制裁将中企列入黑名单。这种“既要反俄又要遏华”的投机心态,反而加速了战略回旋镖效应。

对我们来说,这样的场面可不多见啊!

这场关税风暴揭示的不仅是美欧利益冲突,更是全球权力格局的重构:

当特朗普说出“美国会赢,欧洲无法承受彻底断交”时,二战以来建立的跨大西洋共识已名存实亡。

诺贝尔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的警告正在应验:单边主义正将美国变成“可怕的投资之地”,而欧洲若不能摆脱“依附性强权”的路径依赖,终将成为新冷战的最大输家。

斯蒂格利茨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马克龙访美期间特意引用的戴高乐名言“法国只有在伟大时才配存在”,此刻听来更像是对欧洲的讽刺。

当白宫坚毅桌上摆放的星条旗杯垫取代了欧盟盟约,或许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时代的终结:那个曾以“自由世界领袖”自居的欧洲,正在贸易战的硝烟中褪去最后的荣光。

(本文事实核查:美欧贸易逆差数据引自欧盟统计局;乌克兰矿产协议条款援引路透社报道;马克龙访美细节综合法新社、POLITICO消息源)

---

0 阅读:26
青青游子衿

青青游子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