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解放军武器装备多样化、杂牌化。仅枪炮就有110种样式、82种口径,产自20多个国家。以步枪而论,就有13种口径,是名副其实的“万国牌”。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后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朝鲜战争一结束,武器装备制式化立刻提上日程,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展国防现代化建设,武器装备苏系化!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制式化的陆军武器——55式120毫米迫击炮,该炮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痛击印军。
一、研制情况
M43式120毫米迫击炮
朝鲜战争中苏联支援了不少M43式120毫米迫击炮,该炮特别适合朝鲜多山地形,发挥了很大作用,受到志愿军官兵一致好评。唯一的不足就是当时不能自行生产配套的120毫米迫击炮炮弹。
1953年底至1954年初,在中央军委召开的全军系统高级干部会议上,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提出了在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自行生产武器装备的方案,其中就包含仿制苏联M43式120毫米迫击炮。1955年研制成功后,命名为55式120毫米迫击炮。
55式120毫米迫击炮
二、火炮数据
55式120毫米迫击炮主要性能:全重275公斤,炮管长1560毫米(倍径13倍),口径120毫米,高低射界45°~80°,方向射界8°~30°,炮弹重15.9公斤,炮口初速272米/秒,最大射速15发/分钟,最大射程5520米,最小射程460米。杀伤面积为56米×28米。
三、使用情况
55式120毫米迫击炮装备我军后不久就爆发了对印自卫反击战。在作战中,该炮发挥了巨大作用。当时因为道路情况,身管火炮根本运输不上去,炮火支援全靠迫击炮。
装填炮弹
1962年10月20日,我炮兵某团迫击炮营2、3连参加了克节朗地区的自卫反击战,2个迫击炮连一共配备12门55式120毫米迫击炮。克节朗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坪,山势险峻,山谷中密布原始森林,早、晚易产生山地特有的大雾。克节朗河横贯其间,落差大,流速高,不便于徒涉。我迫击炮部队部署在拉则、塔拉地区,主要任务是控制印军章多空投场和支援我步兵执行突击作战。
55式120毫米迫击炮一发炮弹重近16公斤,主要依靠骡马或者车载方式运输,但在山高林密的克节朗地区,只能依靠人力肩挑手扛送入阵地。解放军动用三个步兵营,一天搬运炮弹1900余发,有力支援炮兵部队的炮击行动。
1名士兵最多携带2枚炮弹
在作战中,我迫击炮部队重创了驻守在章多的印军王牌部队廓尔喀步兵联队(廓尔喀雇佣兵的战斗力是举世闻名),打得其四处逃散。此外印军支援的直升机在章多空投场降落时,我迫击炮部队集中炮弹急促发射,将印军直升机化作一团火球。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55式120毫米迫击炮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也投入了55式120毫米迫击炮,不过使用不多,轻便的71式100毫米迫击炮才是团属迫击炮主力。南疆热带丛林地形,275公斤重的55式120毫米迫击炮实在难以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