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岁,人生大半辈子都走过来了,经历的事儿比年轻人多,攒下的智慧也不少。
可随着年龄增长,跟人打交道的方式也得变变。
有些话啊,虽然没坏心,但说出来可能让自己难受,也让别人尴尬。
特别是下面这几类,七十岁以后尽量少说,哪怕忍不住,也得憋着点。

第一,别老念叨过去的“辉煌岁月”
“想当年我如何如何……”这话一说出口,自己心里美滋滋,可旁人听着未必舒服。
年轻人没经历过那个年代,根本没法跟你共鸣;同龄人倒是能理解,但老提过去,气氛也容易变得沉重。
比如你总说“以前我当厂长,厂子里几千人都听我的”,人家现在聊的是短视频、网购,话题接不上,聊着聊着就冷场了。
更重要的是,老揪着过去不放,容易让自己忘了眼下日子咋过。
倒不如多聊聊现在的新鲜事,哪怕说“最近学用手机买菜,可把我折腾坏了”,这样反而能拉近和年轻人的距离。
第二,别见人就说身体这儿疼那儿痒
年纪大了,腰酸腿痛难免,但天天抱怨“我这膝盖又肿了”“血压又高啦”,不仅自己心情更糟,旁边人听着也堵得慌。
比如王阿姨,每次聚会都拉着人讲她吃了多少药、看了多少医生,结果后来人家都躲着她。
其实,该看病就好好治,平时多活动活动,跟朋友聊聊养生的趣事,比如“昨天练太极差点摔了,被老伴笑话了一整天”,这样既轻松,又不会让人烦。
第三,别对儿女的事指手画脚
“你该这样不该那样”,这话一出,儿女心里能舒服?他们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你老掺和,反而把关系搞僵。
就像老张,儿子开了个小咖啡馆,他天天跑去教人家怎么摆桌椅、定价,儿子气得都不想回家了。
真正关心儿女,不如多问问他们的难处,偶尔提点建议,但别硬逼着他们按你的老办法来。
比如“听说咖啡馆最近忙,需不需要我帮你盯着点?”,这样既给了关心,又不让人反感。
第四,别乱传没影儿的消息
现在网络信息满天飞,老人有时候分不清真假,一听“吃大蒜防新冠”就赶紧告诉所有人,结果闹出笑话。
比如李大爷转发假消息,说某小区有疫情,吓得邻居们都囤货,后来官方辟谣,大家尴尬得要命。
所以啊,没确定的事儿别瞎说,要是实在想分享,先跟孩子确认一下,或者问问社区工作人员,这样既避免了误会,也显得你靠谱。
第五,别总说“我老了没用了”
这话一说,自己就先泄气了。
七十岁咋啦?我楼下赵奶奶八十了还教小区孩子们剪纸,老陈头天天在公园组织合唱团,活得比年轻人还热闹!
多找点事儿做,比如种花、学画画,或者帮社区看看监控,证明自己还能发光发热。
下次别人夸你“精神好”,你就回一句“闲着也是闲着,找点乐子呗”,多敞亮!
第六,别老喊“孤独”
“一个人在家闷得慌”,这话说多了,人家听着也难受,还以为你怪他们不陪你。
其实啊,孤独是自己能解决的——参加老年舞蹈班,群里天天约着练太极,或者去图书馆帮忙整理书,忙起来哪还有空孤独?
就像刘阿姨,以前总说孩子不回家,后来报了旅游团,全国到处跑,朋友圈晒照片比谁都勤。
第七,别张嘴就“缺钱”
“我这退休金不够啊”“药费太贵了”,这话跟儿女说还好,外人听着多尴尬。
老人要学会理财,规划好开销,真有困难私下跟孩子商量,或者找靠谱的朋友帮忙,别逢人就把经济压力往外倒。
比如老王,总跟邻居哭穷,结果人家连借他东西都犹豫,生怕他没钱还。
第八,别总批评年轻人“不靠谱”
“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手机玩多了没出息”,这种话一说,立马把代沟挖得更深。
年轻人有他们的活法,你看着不顺眼,可以温和提醒,比如孙子熬夜打游戏,你就说“我年轻时候也爱玩,但得有个度,别伤身体”。
这样既表达了关心,又不显得刻薄。
第九,别拿“你们不懂”堵人嘴
“这事儿你们年轻人不懂”,这话太傲慢,直接把交流堵死了。
比如你讲中医养生,小伙子说“科学依据呢”,你就别怼人家,而是耐心解释“我吃了几十年中药,确实管用,不过科学咋说我也弄不懂”。
保持谦虚,才能让人愿意跟你聊。
第十,别总翻过去的“苦账”
“当年丧偶/破产/孩子不孝”这些伤心事,老提起来,自己难受,别人也跟着压抑。
该放下的就得放下,多聊聊现在的美好,比如“虽然老伴走了,但现在天天和广场舞姐妹玩,日子也挺好”。
心态好了,皱纹都少几道呢!
记住:七十岁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新起点
别把自己框在“老人”的标签里,该吃吃该玩玩,偶尔犯点小糊涂也无所谓。
和年轻人聊不来?那就找同龄人组个茶话会;身体不行?那就慢慢锻炼,别逞强。
最重要的是,保持好奇心,学学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