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哑迷,不只一句话

呱呱呱文化 2024-03-14 00:49:38

我看解读《老子》的作品,只看几章就可以看作者进行一个定性:

悟了没有?

悟不悟那么重要吗?

至少是解读《老子》是这样。

没有悟,很多章节解读起来就是猜哑迷,解读者以为猜对了,但实际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悟是为道的逻辑,解读是为学的逻辑。

为道的减和为学的增, 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视角。

孔子为什么说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惘?

学而思,或者思而学,就是讲为道和为学要相结合。

以第4章为例。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一句讲的是什么?

如果把这句能和《心经》联系起来,就对了: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这里的不盈,如果译为不满,就错了。

我们可查一下字典,盈字还有一义:长;增加。

所以,这里的不盈,要理解为不增加。

有人还会问,译为不满和不增加,差异有那么大吗。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理解为不增加:相当于,杯子虽然是空的,但是你就是没办法多加一点水。

你觉得这神奇不?

如果理解为不满:相当于,杯子虽然是空的,但是你就是没办法把它填满。

设想一下,哪个奇怪?

都脱离我们的感性理解范围。

我们接着进行逻辑思辨。

不填满的意思是,你还可以往里装。

但不增加的意思是,你增加不了一分一毫。

增加不了一分一毫。

就无法使其净,无法使其垢。

当然也就无法使其减了。

问题来了,你说的这究竟是个啥?

老子说: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象帝怎么理解,可以放一边。

吾不知谁之子,讲的就是无法追问“道”的源头。

我们讲,万事万物皆有缘由。

但是道,非事非物,所以它没有源头。

这是人类“思维”或者说人类意识的界限,只能到此为止。

悟了自然通透,不悟只能猜迷。

这正是: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

世界并不是丰富多彩的,但我们用丰富多彩的眼睛去看它。

本文作者:王鸿飞,字得一

代表作:《老子略释》

0 阅读:1
呱呱呱文化

呱呱呱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