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的飞船再次推迟了返回的时间,目前确定最早返回时间在6月26日之后。此前,两名航天员乘坐波音飞船开展了第一次载人飞行,原本计划在6月12号左右返回地球,但是由于飞船发射后出现了多达5次的漏气,且不知道漏气量是多少,NASA再三推迟了飞船的返回时间,从6月12号推迟到6月18号,又从6月18号推迟到22号,现在又推迟到6月26号。
由于漏气的问题始终没有获得解决,波音和NASA将返回时间推迟也是无奈之举,以便航天员和地面可以配合查找飞船的问题。地面对问题的排查主要集中在阀门上,而太空航天员却需要配合地面进行飞船的各种检查、测试活动,以确保飞船处于安全的状态。尽管早前波音声称,氦气足够70小时的飞行,而返回地球过程中飞船只需要飞7小时,所以无大碍。
可接连的问题出现,让波音和NASA也无比头疼,问题不解决始终存在风险,可能导致推进系统的压力不足进而影响到燃料的输送,这对于飞船的姿态控制有着很大的风险。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航天事故的发生,而美国历史上发生过几次重大的事故,造成了十多人的遇难,这也由不得NASA不谨慎了。
印度人的思路似乎与别人不同,波音的管理层中不乏印度人而地面对于飞船零部件的排查却触目惊心。由于波音成本管理的问题,波音放弃了部分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转向外部供应商,他们使用的一种阀门,是由印度生产的。原本这类零部件需要用钛合金打造,钛合金强度高、韧性好,而且还耐极端环境。可是印度也为了省钱,最终用断桥铝制造了这批阀门,进而导致波音飞船的漏气。
印度人的这个脑回路也实在是清奇,航母上用拖拉机拖飞机也就罢了,上太空的飞船零部件也这么能凑合。但印度的问题也只是一部分,关键在于波音。由于采取了广泛的外部采购,加上多方沟通的问题(波音、NASA、印度制造商),增加了沟通的成本和时间,而NASA确定的各种计划,已经多次延期了。最终,NASA和波音没办法,在地面发射前已经漏气的情况下,强行让火箭发射。
而关于这批阀门的处置,印度的供应商也没有给出方法,他们并不认为阀门有问题。而说道问题可能是由于印度阀门导致的,这也是波音一方面的说法,飞船需要用到很多零件,在飞船已经飞进太空的情况下,仅靠地面上的测试就确认问题全部来自于阀门,似乎也不是很恰当。但是,可以知道的是,波音这个飞船的故障还需要延迟很长时间。
供应商的问题在未来似乎也难以解决,印度人在波音等大型公司的占比或许会越来越多。印度人挺喜欢拉帮结派,波音管理层中出现了印度人,他们就会录用更多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印度裔工程师,尽管印度这些年在工程技术等方面出现了不少的人才,但是印度的文化背景使得他们做事不是很严谨,在航天这样举世瞩目的大事件中也如此能凑合。
关于印度人太能凑合这件事,网上有过很多讨论,实际上有一些可能是因为资源不足,而不得不利用现有的设备设施去凑合,但是印度人不严谨的习惯却也经常成为人们吐槽的点。比如印度人寄予厚望的光辉战机项目和阿琼坦克项目,印度原本是想通过它们实现国防科技的提升,但是由于自身的研发能力不足,为了快速完成阶段性任务或试用,印度军方可能选择了外购的设备,然后发现技术和操作适配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改进设计。
而这也可能反映出美国目前的政策。原本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材料或者零部件,美国可以从中国购买,可是现在美国的贸易政策、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使得他们需要采取其他的供应商。但是能在波音提供的预算范围内,以比较高的性价比生产航天用阀门的国家,其实并不多,而波音很不幸地选择了印度。
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按照美国的说法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和技术优势,但也导致了对某些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链中断,为了降低对中国的依赖,美国和其公司需要寻找新的供应商来满足需求。波音等公司在选择供应商时,必须考虑预算限制,选择具有较高性价比的供应商是必要的。
然而,高性价比并不总是意味着高质量,这可能导致产品在性能和可靠性上的问题;在新的供应商加入供应链时,质量控制成为关键。对新供应商的生产流程、材料使用和质量保证进行严格监控,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必要步骤。质量问题导致的项目延误和成本增加,不仅影响到具体任务,还可能对整个计划产生连锁反应。
可以说,波音飞船这个事,往小了说就是印度供应商和波音的不靠谱,往大了说就是美国政策的深远影响。这美国的舰艇、飞机制造方面,也面临着供应链的问题,例如F35依然采用了中国产的钕磁铁,曾经F35因为这一部件而全面停飞。
波音的管理问题暂且搁一边,依靠波音的飞船航天员到底能不能回来波音的飞船已经多次漏气而推迟返回的时间,在地面上飞船就已经出现过漏气,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掉,NASA和波音最终决定飞船起飞,在太空中5次漏气,进一步推迟了返回的计划。 事实是波音的飞船可能已经很难靠得住了,在地面上火箭和飞船的整理整备就需要用到很多的设备、人力,花费大量的时间。
而在太空中或许航天员有时间配合检查飞船的问题,但是空间站中设备不足,检查飞船的问题可能还需要出舱,出舱穿着笨重的舱外服,也很难进行精细的操作,以便去处置飞船的问题。而这次发现飞船的阀门可能有问题,飞行的时候有没有备件,可能还需要地面往空间站运送专门的配件。地面上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指望2名航天员在空间站也很难做到。
空间站上的氧气通常由电解水产生,也有备用的气瓶供应,在人员增加和停留时间延长的情况下,需要确保电解系统和备用气瓶能够提供足够的氧气,可能需要降低非关键活动的氧气消耗;额外的停留时间可能会超出计划内的食物储备,航天员需要更加谨慎地分配和使用现有的食物储备,可能会调整饮食计划;空间站上的水资源系统有其处理能力限制。
在此前的一次准备出舱的活动中,两名航天员已经换好了舱外服,航天员感觉到了不舒服,最终NASA决定取消出舱,后边让另外的航天员出舱以帮助检查飞船。而在这期间,气闸舱报道了一次压力不足的事故,监测系统认为航天员可能患上减压病,事后NASA说这次报警是误报警,对航天员没有影响。
现在对于NASA和波音,使用波音的飞船就陷入两难的境地,使用飞船就面临着再次故障的风险,甚至面临更大事故的风险,比如飞船爆炸航天员遇难等;但是不用的话,空间站上又没有其他的飞船可以供美国NASA和波音去应用。联盟号停泊在俄罗斯的舱段,且不说联盟号的空间有限,计划外的飞行计划,美国需要和俄罗斯去商讨。
而美国搞载人飞船,部分原因就是要摆脱对俄罗斯飞船的依赖,最后又乘坐俄罗斯飞船返回的话,NASA和波音这么久不是白忙活了?而利用龙飞船返回,或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是波音和NASA也有苦衷,马斯克多次吐槽过波音的飞船及管理等问题,可是NASA为了平衡,也采用了波音的飞船,这下顶着漏气强行起飞,再用龙飞船返回,面子实在挂不住。
波音的飞船,或许会进一步推迟美国的重返月球计划波音的星际飞船项目是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它主要用于国际空间站的载人和载货任务,但其测试数据对阿尔忒弥斯计划中的载人飞行至关重要,星际飞船在低地轨道上的载人任务能够收集大量关于飞行、生命支持系统、导航和安全措施的数据,这些数据对未来的深空任务(如阿尔忒弥斯2和3)非常宝贵。
阿尔忒弥斯1是一项无人绕月飞行任务,用于测试Space Launch System(SLS)火箭和猎户座飞船(Orion),尽管是无人任务,但由于技术和管理问题,已经多次推迟;星际飞船的延迟会影响到阿尔忒弥斯计划的各个环节。每一次推迟都会导致计划的时间表被迫重新调整,影响后续任务的准备和执行。频繁的推迟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会导致资源重新分配,给NASA和相关合作伙伴带来预算和资源管理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