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甲得罪县长刘冰被打小报告:“精神病”不适合当县委书记

大佬外传 2025-03-03 15:12:51

陈行甲,清华毕业的高材生,空降到巴东当县委书记;刘冰,在官场混了十多年的老油条,早把地方权力网织得密不透风。

2011年这两个人撞在一起,简直像火星撞地球——清官和贪官的较量,比扫黑剧还带劲!

巴东的困境与陈行甲的使命

2011年,陈行甲被湖北省委选派到巴东担任县委书记,打破了刘冰接任县委书记的惯例。

这位39岁的“空降书记”一上任就发现,自己不仅要面对巴东县17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难题,更要直面当地官场根深蒂固的那些暗箱操作。

巴东县位于湖北省恩施州,是一个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

这里曾因邓玉娇案、水布垭翻船事件等负面新闻“闻名”全国。

2011年,当陈行甲初到巴东时,当地社会生态问题严重,官场潜规则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根据陈行甲的自传记载,他很快发现了巴东官场的“特殊风景线”:每逢腊月,各乡镇的书记、乡镇长、县直单位局长们都会络绎不绝地“汇报工作”。

实际上,他们只是揣着鼓鼓囊囊的信封,排队等候进入书记或县长办公室。

“送的不脸红,收的更不脸红。”

陈行甲在书中写道,这种“保官钱”的潜规则早在2006年就已形成,金额从5000元逐步涨至2万元。而真正与书记县长关系密切的干部,则会赶在过年时前往领导老家“团年”,场面之隆重甚至摆出好几桌酒席。

反腐大刀砍断利益链

陈书记刚一上任,就叫停了个20亿的开发项目——官场深似海,各路大神们都想从里面拿点好处。

三百万的工程款,项目还没等开工,就已经送出去了一百二十万,这让陈行甲很是气愤。

于是因为这件事,陈书记捅了马蜂窝,惹了很多人,突然有人给州委递匿名举报信,说他"天天吃精神类药物,纯纯是个精神病,根本就干不了书记"。

可是后来一调查,老陈吃的是治甲亢的优甲乐!

这可让那帮人尴尬的要死。

更绝的是,刘冰的司机这时候来自首了,抖出了一件更震惊的猛料——好家伙,刘冰让他熔掉三公斤黄金工艺品,那些个金子要是打成金镯子,估计全村人都能戴上了。

后来到了2015年8月,刘冰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

2016年9月,恩施州检察院以受贿罪对刘冰立案侦查。最终,刘冰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并追缴违法所得。

刘冰2015年落马后,牵扯出整整87个干部。陈书记处理起来很有讲究:12个情节严重的送进局子,41个挨处分,剩下28个写检查继续干活。

有人问为啥不全抓了?老陈说得实在:"都抓光了谁来给老百姓修路盖学校?"

这场持续数年的正邪较量,既是两位主政者的命运博弈,更是中国县域治理体系的真实写照。

它既暴露出地方权力网络中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也折射出改革者在破除潜规则时遭遇的体制性困境与破局智慧。

反腐风暴下的官场众生相

陈行甲的铁腕反腐,像一柄利剑刺破了巴东官场的脓疮。

根据巴东县纪委2016年发布的调查报告,刘冰案牵扯出的87名干部中,有12人被移送司法机关,41人受到党纪处分,其余28人通过诫勉谈话“过关”。

这个数据背后,是陈行甲在自传中反复强调的困境:“如果全撤了,谁来干活?”

在陈行甲到任前,巴东的工程项目早已形成固定利益链。

据报道,某乡镇公路硬化工程预算300万元,中标企业实际到手仅180万元,其中120万元被层层截留:局长拿40万,分管副县长拿30万,中间人抽20万,连项目验收员都要分10万。

这种“过路费式抽成”的腐败模式,让真正需要资金的民生工程沦为官员的提款机。

陈行甲在书中回忆,他曾突击检查某局的小金库,发现账面上赫然写着“拜年专项经费”。

一名科长交代:“给刘县长拜年送2万,其他常委各送1万,这是保位置的‘市场价’。

更荒诞的是,某局局长为凑足“拜年钱”,竟让会计从办公经费中虚报发票套现。

茶叶罐里藏黄金的神操作

而且在公开的判决书里,还有这样一件事儿,2013年有个开发商想拿一个黄金地段的地皮,在茶叶盒里放了八万块钱的黄金送给了刘冰。

这可真是黄金地段配黄金啊。

这老狐狸收了礼还在装傻,人家最后又送了一块劳力士的手表,他才勉勉强强的签了字。真是好一个钓鱼大师,先收小鱼当诱饵,再钓大鱼上钩。

更损的招数还有。有一年长江发了大水,有些受灾村庄遭到了破坏,当地的小领导想要些救灾款,然而却被刘冰卡了三个月。

镇书记急得直上火,最后拿来了两万现金来"汇报工作",这回好了,钱刚递过去,第二天救灾款就到账了。这哪是父母官啊,简直是拦路抢劫的土匪!

最令人瞠目的是刘冰对抗调查的手段。

巴东县纪委在调查报告中提到,当组织部门约谈他时,他竟将收受的黄金工艺品熔成金条,藏在老家最隐蔽的地方。

若不是其司机顶不住压力自首,这些罪证险些被永远掩埋。

一场改变县域政治生态的实验

陈行甲的反腐不仅停留在抓人层面。

他在自传中披露,2014年巴东率先推行“阳光财政”,要求所有工程项目在市民广场公示预算、中标价、施工方信息。

某次河道治理工程招标,原本报价800万元的企业主动降至600万元——因为“再虚高就要上公告栏丢人”。

这种透明化改革触动了更深层的利益。

2015年,某省领导打招呼想让亲属承包扶贫项目,陈行甲直接在笔记本上记下:“如果这笔钱被贪了,我如何面对巴东的贫困群众?”

最终顶住压力公开招标。

据湖北省审计厅数据显示,巴东县2015年政府投资项目平均资金利用率比2013年提高27%,相当于省出1.2亿元民生资金。

2016年12月,陈行甲在巴东五年任期结束之际,作出了震惊官场的决定:放弃提拔机会,辞去公职投身公益。

他在辞职信中写道:“我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现在要去完成自己内心的任务。”

这个转身背后藏着更多故事。

陈行甲在自传中透露,曾有领导劝他:“你抓了这么多人,就不怕退休后遭报复?”

但他更在意的是,巴东县信访量从他上任初期的每年4000多件,下降到2016年的不足800件;贫困发生率从39%降至15%。

现如今,陈行甲已经创立了恒晖公益基金会,已在巴东开展儿童大病救助项目。

而且最讽刺的是,当年那些被他处分过的干部,有些反而成了公益项目的积极推动者。

陈行甲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清华清官与官场“老油子”较量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信念与坚持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时,理想主义者或许无法改变所有人的命运,但他们的坚持和勇气,总能为社会带来一丝光明。

0 阅读:172
大佬外传

大佬外传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简介:世界人物多,且听楚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