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人行道配送机器人公司Serve Robotics市值疯狂上涨到了超12亿美元,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该公司2021年从优步(Uber)分拆出来,在前不久获得英伟达举牌增资,市值开启一路狂飙。有消息称,该公司已经进入大规模商业验证前期,34个月为洛杉矶400多家餐厅配送了超50000单,2025年计划在洛杉矶、圣迭戈、达拉斯和温哥华部署2000台送货机器人,进一步扩大接单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3183adc27939cc8f161296c278ab8e6a.jpg)
Serve Robotics 递送机器人市场增长趋势
部分投资者认为,具身智能行业在末端递送场景或将领先其他场景,率先一步迎来“iPhone时刻”。与此同时,中国公司在该赛道的积累和进展毫不逊色,在一些关键性能指标上相较美国同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版Serve Robotics?
根据美国Serve Robotics公司披露的公开资料,其于2022年开始在洛杉矶市陆续部署了100台配送机器人,其中约40台用于优步外卖平台的日常配送履约,其余用于研发测试,平均效率约为每台机器人每日履约一单。而在国内市场,达达快送在2022年几乎同一时间也宣布与国内具身智能公司推行科技(Infermove)达成合作,通过后者提供的人行道配送机器人产品在苏州、深圳等地进行山姆会员店的配送履约,至今同样履约超过五万单。而不同的是,推行科技人行道配送机器人的平均履约效率约为每日20单,是美国Serve Robotics的十倍以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f5ca14ca5f919be259b74cd296bb1c9d.png)
推行科技在苏州深圳部署的初代递送机器人
无独有偶,推行科技在近期又迎来突破性进展。机器人大讲堂获悉,在达达快送之后,推行科技已与国内最大外卖平台达成合作,双方开始在上海杨浦区和徐汇区等地部署用于末端递送场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目前,部分在杨浦区互联宝地上班的用户,已体验过直接在平台APP下单,享受机器人从商铺门口直抵目的地楼层的外卖上门服务。据悉,2025年推行科技计划在海内外陆续部署约1000台机器人,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662b597af979290b319dc090ae0f2355.jpg)
用户平台下单使用机器人配送服务页面
从历史数据来看,推行科技外卖机器人的准时履约率达 98.5%(按照达达对于骑手的考核标准,可以达到 A 级-以 98% 为界)。而众所周知,国内外订单递送时效要求差异悬殊,且国内城市末端环境复杂度通常高于欧美国家,推行科技在国内场景的表现将为其产品的海外落地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推行科技完成这一里程碑进展的部署成本远低于Serve Robotics,进一步验证了其产品的稳定性及商业模式在国内国外市场落地的可行性。
相关人士表示,在不久的未来,推行科技的合作几乎会覆盖国内外卖行业巨头。这些合作不仅意味着我国在末端递送场景的商业化落地进程已与美国齐头并进,也凸显了推行科技商业落地的显著成果。借助中国庞大且密集的移动配送市场,可以持续助推Infermove的技术迭代;而巨大的海外运力缺口,为其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能够助力其达成海内外部署1000台的目标,为末端递送行业带来更具影响力的“中国方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291273ac286c05991905a5ff37900032.jpg)
Carri LITE在上海杨浦区互联宝地商户取货中
▍基于骑手数据,打造“最强大脑”
此前,曾有包括互联网大厂和创业公司在内的各类玩家基于传统公路自动驾驶方案布局该赛道,但尝试过后最终归于寂静。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外卖等末端即时配送场景涉及的路况复杂程度远超公路,机器人在进行订单配送时,要面对诸如自主通行各类非机动车道、过马路、进小区、过闸门、坐电梯等一系列场景,并且需要具备处理开放物理世界中各种随机事件的能力。这些都对机器人“大脑”的智能程度有很高要求,需要具备更强场景泛化能力的算法来应对,而传统公路无人配送车在产品形态和算法能力上均无法实现外卖等末端场景下的“门到门”配送;另一方面,末端配送场景对配送时效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而为了满足时间要求,除了AI能力之外,还需要能够实时掌握周边道路状态信息来让机器人能像“单王”骑手一样能够时刻保持在最优路线上,目前市面上还尚无针对末端路况的实时路况信息可调用,而传统机器人或人工智能公司通常更难以具备这类路面信息的获取能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aace54feffd75f3817c6364350c6168a.jpg)
Carri LITE 自主行驶进入互联宝地楼宇电梯
为解决这些问题,推行科技自2021年成立起,就明确要以数据驱动的方式,打造出可以在开放物理世界中自主移动的机器人。推行科技创始团队均出身硅谷知名自动驾驶公司,之前负责研发的车型还拿到了加州政府发放的第二块L4无人驾驶牌照。推行科技团队有着丰厚的无人驾驶技术积累,且在国内多数具身智能企业尚未成立之时,就率先将当时尚未受到主流市场追捧的端到端技术架构,应用于自身产品,同时开创性地利用电动轮椅和骑手电瓶车等末端载具构建端到端算法所需的数据闭环。
据推行科技CTO龙禹含透露,Infermove的技术栈类似诺贝尔获奖者Geoffrey Hinton担任顾问的Vayu Robotics:通过实现数据闭环,持续适配多种多样的商业部署环境。受启发于特斯拉的FSD技术,推行科技尝试通过自研的“骑手影子系统”打破具身智能行业的数据魔咒。但不同于特斯拉依靠四轮电动车收集数据,“骑手影子系统”依靠两轮电动车和电动轮椅进行数据收集,用于算法的迭代训练,这些数据庞大且极具代表性(平均每位骑手每日骑行里程高达100到200公里),更加符合末端递送业务场景。
除了数据量大且场景丰富外,“骑手影子系统”还有显著的成本优势,由于骑手日常接送单过程中就会自然产生行驶数据,因此对骑手而言几乎没有额外成本,对Infermove来说获取此类数据的成本也非常低,与此同时,“骑手影子系统”可以实时回传周边骑手的高精度定位信息,帮助机器人通过人类骑手的行为规律实时选择最优递送路线,以满足即时配送场景的苛刻时间要求。
目前,推行科技已经同步开始和一些销售电动两轮车的主机厂合作,在印度部署这个系统,为其丰富海外数据来源。综合来看,高质量的真实数据+低成本的数据来源共同赋能推行科技机器人的“智慧大脑”,使其拥有足够的泛化能力。
▍更广泛的可能性?更多样的“形”?
伴随对落地场景的不断探索,为满足更多的末端递送场景需求,兼顾速度,稳定度,和室内灵活性。推行科技开发并适配了多种底盘硬件形态(如差动转向,四轮独立转向,阿克曼,四足,和轮足等形态),以及上身硬件形态(机械臂等)。在2025年初,推行科技在其官网迭代了最新产品线——Carri系列,该系列包含三款产品,Carri FLEX为具有单臂上肢的(人类工作的60%用单手即可完成)移动操作机器人,它能够满足特定场所进一步的通达,可以进行诸如自主操作按钮或开关、按电梯,甚至打开有把手的推拉门等动作,也能进行外卖等常见商品的抓取、捡拾等动作;Carri LITE 和 Carri MORE 为两款容量不同的室内外递送机器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8487bebd10d4b96b983a287af4b5a2cf.jpg)
推新科技2025新品Carri系列
而看似简单的上肢交互动作,如果想让机器人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泛化能力,也并非易事。为此,推行科技将数据采集范围从移动数据扩展至操作数据,在实际场景中积累各种交互目标物的可供性(affordance)和操作轨迹。再通过VLA (Vision-Language-Action Model)模型的训练赋能机器人上肢,实现相应的操作功能。如此获得的泛化上肢操作能力可适配递送场景下的各种操作需求,如操作不同样式和位置的电梯面板,取放多样形状的纸袋、塑料袋,以及推拉各类门型等。
从技术延伸能力而言,基于“一脑多形”的核心理念,推行科技目前还有一款无人船的类机器人产品,预计2025年可实现销量近千台。目前人类生存物理空间的海陆空三大场景,推行科技的“智慧大脑”已占其二,让我们继续期待它进一步驱动硬件本体,完成更多技术攻坚战。
▍结语与未来
就全球范围来看,在资本市场及政策法规的推动下,末端配送服务红利还在发酵。并且对于机器人产品有着更高的包容度,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例如在国内,2022年出台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对于公共场所提出的要求是:两条腿能到的地方,轮椅都要能到。而Infermov机器人的底盘设计最初参照的就是电动轮椅的国家标准,因此轮椅能到的地方,推行机器人基本都能到达。同样在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鼓励平台积极发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分时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化配送模式,并且提倡优化完善前置仓配送、即时配送、网订店取、自助提货等末端配送模式。
市场需求方面,据灼识咨询发布的相关行业报告数据显示,国内末端物流解决方案按包裹量计的市场规模,已由2019年的311亿件增至2023年的943亿件、年复合增长率为32.0%,预计在2028年将达到1664亿件,2023年至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或为12.0%。
除此之外,海外客户的需求真实且迫切。海外的即时配送市场也同样增长迅速,以美国为例,主流平台单量和利润都有25%的年增长速率。另外一个与国内显著的不同是,平台订单仅占全部即时配送订单的50%左右,商家有更大的权利主导适应自己的递送方式。一些社区属性更强的“夫妻店”会使用机器人作为员工,在社区周边进行订单递送,这不仅更适应其经营模式,也可以避免额外的平台抽成。海外市场客户还十分看重隐私性,使用机器人进行无人递送可以更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
同时,海外市场相较于国内市场,城市公开道路路况更为简单,交通流明确,人口密度更低,且运力缺口大,订单均价是国内数倍。因此,海外市场无论是递送单价还是履约需求均更符合机器人配送的能力。面对这样的背景及行业现状,推行科技基于过去两年半大量且稳定的商业配送数据,将有望快速开启海外市场的技术落地模式复制。
而在商业模式上,推行科技也将保持整机销售与RAAS并行的方式,并保证售后与维护服务,从而增加商业落地可行性。预计在本月中旬,部分企业就可以通过其公众号下单,订购Carri系列产品,打开在机器人配送领域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