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映,弘扬李白,弘扬唐诗,弘扬传统文化,噱头很大。
但真正喜欢诗词的朋友,看了这部《长安三万里》后,却憋了一肚子气。
《长安三万里》宣传主打的就是李白,《长安三万里》更是提出了“诗在,长安在”的口号,可真正看了电影后,我们会发现这电影哪里是弘扬李白,简直是黑李白才对!
打着弘扬唐诗的幌子黑李白,《长安三万里》,可真有你的!
不说时长太久,也不说堆砌唐诗,光是这黑李白这一点,《长安三万里》就不值得带孩子去电影院受罪。
片中的李白活像个酒蒙子,为了博得功名而趋炎附势,为了求官而各种走终南捷径,除了写诗之外没有任何才能,给人一种小丑的感觉。
得意时忘记高适,失意时求助高适,沉溺酒池,失约忘约,骄傲自负而无治世之才,这样的混子李白形象,你愿意接受吗?
我相信,《长安三万里》不是主动去黑李白的,也没有任何主观目的去黑李白。
只不过,《长安三万里》功力不够,塑造浅薄,又或者标新立异,为了塑造高适而不自觉将李白踩在了脚下。
在《长安三万里》中,高适的美化与李白的黑化是紧紧捆绑在一起的。
高适出身没落将门,不会读书,口吃笨拙,屡屡碰壁,前半生一直蹉跎,但是靠着对信念的坚守,最终在暮年取得成就。
就像阿甘里的人生长跑,《长安三万里》的高适,即使是才华平平也最终名扬天下。
而李白一辈子好像就在虚度光阴,喝酒厮混,酒囊饭袋,一直哈哈哈,活像个躁郁症。
片中的高适,只有失意的时候才写诗,但凡有点正事做,他都不写诗。前面至少两个半小时都是在传达高适就没瞧得上过写诗这件事,结果最后突然个回马枪,只要诗在长安就在,真不知道这部片子是不是有精神分裂症。
高适与李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适的功成名就与李白的落拓人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片子还不忘进一步刺激读者的神经,大肆宣扬着“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功名上的显赫与诗歌上的天才,片子选择了前者,赞美了一个踏实肯干的高适,贬低着眼高手低的李白,而偏偏喊出了“诗在,长安在”的口号。
若是真的“诗在,长安在”,李白在片中就不该只是个酒囊饭袋的形象。
《长安三万里》好像不标新立异就不会写故事了,说不定还沾沾自喜,在得意洋洋着:“我把李白的立体一面展示给大家,把李白对功名富贵的追求以及仕途失意后的痛苦给塑造活了,让大家看到了活生生的李白,这是多么了不起啊!”
谁都不会否认,历史上的李白有着热衷功名的一面。
不管是“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马屁,还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夸饰,谁都无法否认李白对功名富贵的热心。
然而,《长安三万里》却仅仅展示了李白想要当官而做不了官的这一面,好像李白是除了写诗就只会喝酒和哈哈哈了。再对比一下高适隐忍后的发达,李白活脱脱是个庸碌无能的小丑。
换言之,《长安三万里》塑造的李白形象,是无法解释李白何以光芒万丈,何以博得千百年来人们的热爱的。
如果李白就只是个官迷,如果李白只是个发酒疯怀才不遇的无能者,李白是如何成为千百年来人们的精神归宿?
还是龚自珍说得好,李白是儒道侠合一,绝无仅有的人物。
儒是入世,道是出世,而侠是恣意。
李白有趋炎附势的一面,有但愿一识韩荆州之类的大拍马屁,但李白也有着为君谈笑静胡沙的济世之念,有着五岳寻仙不辞远的出世情结与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傲世洒脱。
片子只展示了李白官迷的一面,好像是让人们看到了更鲜活的李白,却忽略了对李白其他方面的塑造,看上去不是黑,事实上却破坏了李白儒道侠合一的形象,破坏了千百年来人们心目中的李白形象。
李白所谓没有治世之才,早就被很多人讨论了。王安石也早就吐槽李白的诗离不开女人和酒。
但千百年来,人们还是追捧着李白,还是热爱着李白。
片中的李白根本无法解释李白光耀千古的原因,描述了李白的一些事实,却忽略了这些事实只是李白的部分,事实上是黑了李白。
李白之所以是李白,就是因为李白复杂的形象却矛盾统一在一起。
当李白与孔子说的那样“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的“汲汲于富贵”之时,李白同时还有着“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悠闲,有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狂放。
要写李白,就不能只写李白的一面,而应该将李白的形象立体展示出来。
为什么之前的影视剧很少涉及李白,就是因为李白太难塑造了,复杂矛盾的多面,却奇异统一于李白身上。
所以,如果不能够真正去塑造李白,真的不必标新立异,还不如沿袭传统,沿袭老百姓心中固有的李白形象。
几百年前的《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都知道塑造李白“飘然出世”、“不求仕进”的一面,都知道用“杨国忠捧砚,高力士脱靴”来塑造李白不慕富贵的一面,都知道用“一自骑鲸天上去,江流采石有余哀”来塑造李白一生的浪漫。
因为,这才是民间心目中的李白,这才是人们热爱了千百年的李白。
没法全面去塑造李白,没法将李白的复杂矛盾统一起来,倒不如多展示李白的光环面,因为老百姓更愿意接受这样的李白。
而几百年后的《长安三万里》,所展现出来的李白,与老百姓心目中的李白,截然是两个形象。
沾沾自喜塑造了李白的一面,却悄然掩饰了李白其他的面,让李白成为了醉酒无能的失败者,让成为高适功名富贵的参照物。
给人的感觉是,高适功成名就上位之后,才不紧不慢地点评:李白虽然一事无成,但是也会写点歪诗,也还不错嘛。
一个声称是展示盛唐璀璨诗人文化的电影,一个堆砌了满满诗词的电影,一个拿小朋友背诗出来当卖点的电影,却这样去刻画李白,这样去刻画诗人们。
《妖猫传》中,杨贵妃对李白说:“李白,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
这样的长安,才是“长安三万里。”
若还是老套路的功成名就与仕途失意,如何有胆子喊出这一句“诗在,长安就在的”?
当听到观影后的小朋友对爸爸妈妈说:“李白是坏人,他好蠢,只会喝酒。”
主打唐诗与李白幌子的《长安三万里》真的不感觉惭愧吗?
真正懂诗词的人,对此不感到愤慨,那才是真正的麻木。
宣传拿着李白当噱头,事实上却黑了李白,这样的《长安三万里》,真的很难让人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