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帝王服饰是皇权至上的象征之一,其纹样等级森严,图案繁缛华丽,繁复程度在历朝历代都很少见。
清代皇帝服饰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戎服等,分别穿用于祭祀、朝会、节庆、节日、巡行、日常闲居等各种不同的场合,既是礼仪,也有实用。
礼服是清代帝后遇重大典礼及祭祀活动时穿用的配套服装。朝服也是礼服,是清代帝王服饰中等级最高的袍服。皇帝礼服有:朝冠、朝袍、衮服、端罩、朝珠、斋戒牌、朝带、朝靴共八类,分冬、夏式计二十余种,其中朝袍又分为蓝、明黄、红和月白四种颜色,分别在祭祀天、地、日、月时穿用。
朝袍的外形为上衣下裳式,其实是上下连为一体的袍服,通身绣三十四条金龙,前胸后背、两臂、两袖口各绣金龙一,披领绣金龙二。配套的箭袖和披领,也是清代朝服独有的。
配合礼服,还要配戴不同的朝珠。分别是:祭天用蓝色的青金石朝珠,祀地用黄色的蜜珀朝珠,朝日用红色的珊瑚朝珠,夕月用月白色的绿松石朝珠。朝珠是清代独创的一种官服佩饰, 灵感来自佛教的念珠,由108颗珠串成。此外,明黄色朝服还穿用于朝会等场合,同时佩挂东珠朝珠。
皇帝朝冠分为冬朝冠和夏朝冠两种。
吉服是宫廷喜庆节日等场合穿用的服装。用途广泛,包括元旦、万寿、除夕、中秋等各种节日及大婚时穿着。吉服包括吉服褂和吉服袍,常说的“龙袍”也属于吉服。皇帝龙袍的形制是圆领、右衽大襟、马蹄袖、四开裾的直身式长袍。
皇帝龙袍上的金龙一般为9条 :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藏1条,于是正背各显5条,吻合帝位“九五之尊”。全袍列十二章纹,也是帝王专享的纹饰。清代龙袍下摆还绣“海水江涯”纹,隐喻“一统山河”和“万事升平”。
“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皇帝穿龙袍,王爷及官员穿蟒袍。五爪不是指五条腿,而是一条腿上有五个爪子。蟒就是腿上4个爪子。龙袍、蟒袍这种服饰,做工繁复成本高,属于吉服,一般在上朝或吉庆典礼上穿,日常穿的还是常服。
清代龙袍的做工有刺绣、缂丝之分,其中缂丝工艺相对复杂,耗时极长。帝王为表现自己的尊贵,常会要求用缂丝工艺织造龙袍。
清代做龙袍是一件很庄重的事。依礼部定式或皇帝亲自命题,由内务府画师绘制重彩工笔小样,交由皇帝御览,再将批准件送发江宁、苏州、杭州三处织造司分织。江宁织造负责彩织锦缎,苏州织造做绫、绸、锦缎、纱、罗、缂丝、刺绣,杭州织造处造御用袍服、丝绫、杭绸等,制作过程相当复杂,一件就需耗时2年。
龙袍使用名贵或顶级材料制作。上面提到的云锦有寸锦寸金之称。一些龙袍采用盘金绣法,先用足金薄片缠绕丝线制成金线,再用这种金线盘曲界定纹样轮廓,以细线固定,在古代是皇室专用。为了龙袍呈现金光灿灿的效果,织造局不计成本,用赤金捻线,以雀羽为绒,不断勾勒出龙纹、祥云图案,在平面中制造出立体感。衣服上除了龙纹,还会另绣蝙蝠、云纹、十二章纹、八宝等吉祥图案。
据史料记载,织造一件鹅黄缎细绣五彩云水全洋金龙袍,需用绣匠608工,绣洋金工285工,画匠26工,每件工料银合计为392两2钱1分9厘。折合现在的价钱,要十几万元。看似不贵,现在很多高定礼服都比这个贵。那是人力成本被压到极低,现在你找个高级工艺大师做足900天,收你100万都不算贵。清代光为皇帝做龙袍,就专门养了2000多人,这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
皇帝穿的龙袍是不能用水清洗的,主要是因为龙袍本身所使用的刺绣以及缂丝纹样非常娇贵,很容易被洗坏。龙袍基本属一次性用品,皇帝喜欢或许多穿两次。
皇帝专用的礼服还有一种名为衮服,是穿于吉服或朝服之外的褂式服装。胸前后及两肩各绣一团五爪正面金龙。
清代官员办公时一般要穿补服,与点类似皇帝的衮服。胸前背后缀有一块方方的补子,文官绣鸟类,武官绣兽类,合起来称衣冠禽兽。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子、马甲、袄、衫、裤等。袍褂是男子最主要的礼服。清代老百姓的服饰款式单调,色彩沉素,没多少看头。官绅富豪会用腰带、香囊、玉佩等做装饰。
阿泰
皇帝也不天天穿龙袍,平常一年穿不了几次,大多时候还是穿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