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发现:患有冠心病的人,这种药不建议停,不管有没有放支架

小珍随心养护 2025-01-17 04:46:27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冠心病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病,说白了,就是心脏的“供血管道”——冠状动脉出现了问题。这些血管的作用是给心脏供血氧和营养,如果“管道”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变窄或堵塞,心脏就会“缺粮缺氧”,引发一系列症状和风险。医生经常会给患者开一种常见的药物——抗血小板药,比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防止血小板聚集成团,形成血栓。很多人对这种药物的依赖性或长期使用的必要性并不了解,甚至会因为某些原因擅自停药,这无疑是在拿生命冒险。

抗血小板药的作用可以通俗地理解成“给血管装了一道防护网”。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就像一条容易淤堵的老旧河道,抗血小板药能够防止血液里的“泥沙”——血小板,在血管内形成“堵塞物”——血栓。如果血小板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就可能引发急性心梗,后果严重到可能直接危及生命。

有些患者可能觉得自己平时没什么症状,或者觉得用了几年药没什么变化,就错误地认为“药没用了”“身体好了”,这种想法非常危险。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长期存在的,

有人可能会问:“我没放过支架,真的需要一直吃这类药吗?”答案是肯定的。冠心病的治疗目标就是预防心梗和其他心血管事件,而抗血小板药是目前最核心的手段之一。没有放支架的患者,冠状动脉仍然有粥样斑块存在,而这些斑块很可能在某些诱因下破裂,形成血栓。

无论有没有支架,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风险都在,也就是说,药物的作用不是针对支架,而是针对“血管内潜在的风险”。而对于已经放了支架的患者来说,情况可能更复杂。支架本身是一个外来物质,容易触发血小板“报警”,形成血栓。尤其是在支架植入后的头一年,血栓形成的风险最高,此时如果擅自停药,等于给血栓形成开了绿灯。

很多患者担心长期吃抗血小板药会有副作用,比如出血问题。确实,这类药物可能会增加胃肠道出血或脑出血的风险,但医生在开药时已经权衡过利弊。冠心病患者的血栓风险远高于出血风险,特别是那些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停药的危险性远远超过出血的可能性。医生通常会建议同时服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比如质子泵抑制剂,以减少胃肠道出血风险。如果患者确实因为特殊情况,比如严重出血,需要停药,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绝不能自行决定。

有些患者可能觉得服药麻烦,甚至希望通过食疗、运动或其他方式“替代”药物。其实,冠心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管理的过程,药物治疗是基础,生活方式干预是辅助。单靠食疗或运动,无法取代药物的作用。比如,有些人觉得吃大蒜、喝红酒对心血管有好处,但这些食物的作用远不及药物直接有效,甚至过量饮酒还会增加心血管负担。抗血小板药的作用是通过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的,不能轻信未经验证的偏方或夸张宣传。

冠心病患者需要明白,这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抗血小板药是保障你“血管通畅”的生命线之一,不管有没有放支架,都不能随意停用。定期复查、听从医生建议,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同时,患者自身也需要配合,控制好血压、血脂和血糖,戒烟限酒,保持适量运动,让药物的效果更好地发挥。

冠心病的管理就像和时间赛跑。每一个坚持服药的日子,都是在为生命争取更多的可能性。抗血小板药是心血管治疗的基石之一,它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决定你未来健康的重要保障。科学用药,规范管理,才是对自己最负责任的态度。

参考文献:

《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

《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国医学论坛报

1 阅读:40
小珍随心养护

小珍随心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