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中国男篮最终12人名单出炉那一刻,球迷群里又炸开了锅,微博上各种分析评论满天飞,有人喊冤有人叫好,我就想这球员选拔真是门玄学,教练组肯定有自己考虑,外行评内行也没啥意义,但作为球迷总归要说道说道,憋在心里不痛快。
高诗岩这赛季打得确实不错,一直听说抢断数据在国家队后卫里拿了第一,就连助攻方面也就比徐杰那小子差一点,排名第二的位置应该也挺不容易。山东队能排名这么靠前真不是光靠盖利一个人,人家高诗岩在盖利状态走下坡的情况下撑起了球队进攻,要不然也不可能排名联赛第三不是。
此前很多球迷说啥的都有,什么因为高诗岩是郭士强嫡系才能入选集训队,这话听着就刺耳,人家打球的水平摆在那里,抢断助攻数据都是真实的,凭什么说人家靠关系,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真的特别伤人,有时候网上喷子多了去了,根本不看球员场上表现就瞎说。
关键高诗岩以前投射能力一直被诟病,这赛季明显提高了不少,不少关键比赛里他的投篮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真的进步很大。这小伙子有一颗为国效力的心,就冲这点也值得我们尊重和掌声啊,最后没入选也许教练有其他考虑吧,也许是想培养更年轻的后卫,毕竟周琦他们这代人大概是最后一届了。
高诗岩的抢断数据真心不错,这几年联赛里防守端一直很积极,看他打球总能看到一种拼劲,虽然身体条件不算出色,但胜在积极性和技术全面性,这种球员在国家队里其实挺重要。
想当年阿联带队打亚洲杯的时候,后卫线上球员技术特点各不相同,有郭艾伦那种突破型的,有赵继伟那种组织型的,还有像刘炜那种老将经验丰富的,现在集训队阵容里球员特点好像重合度有点高,不知道教练组怎么考虑的。
高诗岩落选后,不知道他心态会不会受影响,毕竟为国出战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但职业生涯还很长,相信他会越来越好的,争取下届重新入选,说不定等周琦他们这代退了,高诗岩正好到了当大哥的年纪,也挺好。
集训队的选拔肯定有各种考量因素,可能包括战术体系适应性、国际比赛经验、与其他球员的配合默契度等等,不仅仅看联赛数据,所以我们外人评判时候还是要客观一点,毕竟教练组天天看他们训练,肯定比我们了解情况。
高诗岩这种积极拼命的打法其实在国际赛场上挺吃香的,国际比赛强度大,对抗激烈,需要这种能豁得出去的球员,可惜这次没能入选,但相信他未来一定还有机会的,毕竟年纪也不算大,状态还在上升期。
说到赵嘉义这个球员,青岛队的这位球员如果不是因为伤病困扰,真感觉国家队应该会给他一个位置,无论是打三号位还是四号位,这位来自青岛的小伙子三分球能力是真不错,冷静沉着,这恰恰是目前国家队特别需要的一种球员类型,毕竟国际比赛三分球越来越重要。
赵嘉义还有个很大的优势是防守端能力出色,几乎能从一号位防到四号位,这种全能型防守球员在阵容搭配上给主教练提供了更多选择,轮转阵容时候也更灵活,如果他能完全康复回来,相信一定会成为国家队的重要一员,甚至可能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
国际篮联的比赛,现在都越来越强调投射能力,看看欧美球队,几乎每个位置都有三分能力,中锋都能投三分的时代,赵嘉义这种多功能球员确实很适合国际赛场。尤其是他那种冷静的气质,关键球处理起来不会慌,这点在亚洲杯这种大赛中非常关键。
赵嘉义的伤病管理可能需要更加专业的团队跟进,现在体育医疗和康复技术这么发达,希望他能得到最好的治疗,尽快恢复健康,毕竟像他这样全能的球员确实不多见,特别是在防守端能覆盖多个位置的特点在现代篮球中极为宝贵。
其实伤病问题一直是中国篮球的痛点,不知道是训练方法问题还是身体管理意识不强,总感觉我们的球员伤病率偏高,像易建联、周琦这些顶尖球员都曾被伤病困扰多年,这方面真的需要全面提升,否则再好的天赋也发挥不出来。
赵嘉义的投射范围很广,不仅仅是定点投篮,拉开空间后的跑位三分也很有威胁,这种球员在进攻端能给内线球员创造更多空间,搭配周琦、杨瀚森这种内线应该会有不错的化学反应,可惜这次因伤无缘国家队。
我一直觉得像赵嘉义这种能攻善守的全能型球员是现代篮球的发展方向,欧美球队里这种3D球员(防守+三分)越来越吃香,中国篮球也应该重点培养这类球员,否则在国际赛场上会越来越难受,尤其面对那些投射能力出色的球队。
青岛这几年出了不少好苗子,像赵嘉义这样的球员在当地受到很高的期待,希望他恢复后能重回巅峰状态,为国效力,毕竟国家队需要各种类型的优秀球员,才能在国际赛场上有更好的表现。
余嘉豪作为国家队第三顺位中锋这次落选确实挺遗憾,比起胡金秋和杨瀚森,今年余嘉豪在联赛中的进步确实稍微慢了点,看来是被老将周琦回归后给挤掉了位置,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周琦国际经验丰富,大赛经验多。
随着余嘉豪落选,国家队双塔战术的可能性好像越来越小了,那么多球迷期待看到的胡金秋打四号位的场景恐怕很难出现了,这对战术多样性来说不知道是不是一件好事,毕竟亚洲杯对手也很强,多一种战术选择总归是好的。
个人其实挺期待看到余嘉豪配胡金秋或者杨瀚森配周琦这种双塔阵容的,甚至想过杨瀚森和胡金秋一起上场的可能性,无论是开局强攻还是收尾阶段加强篮板保护,这种双塔战术在关键比赛中应该会有奇效。
胡金秋自己也多次表达过想打四号位的想法,他和周琦都具备不错的三分投射能力,这种内线配置在进攻端威胁性很强,可以有效拉开空间,给突破型后卫创造更多机会,同时篮板球和护框能力也会大大加强。
双塔战术的优势在于身高优势明显,对亚洲其他球队来说确实是个大麻烦,尤其是在篮板保护和内线防守方面能占很大便宜,只是在进攻转换和外线防守方面可能稍显吃力,这可能是郭士强教练没选择这个战术的原因。
余嘉豪虽然这次落选,但年纪还轻,未来还有很多机会,希望他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联赛中继续证明自己,争取下次入选国家队,毕竟内线高度在亚洲赛场还是有明显优势的,特别是他这种移动能力不错的大个子。
郭士强教练对阵容的考虑可能更多是从整体平衡和防守端出发,双塔虽然增加高度但速度肯定会受影响,这在面对日本、菲律宾这种小快灵球队时可能会成为弱点,如何在防守轮转中避免被对手打穿确实是个问题。
中国篮球其实一直偏重内线发展,从姚明到易建联再到周琦,但现代篮球越来越强调全能性和灵活性,或许教练组正在尝试改变这种传统思路,打造更灵活多变的阵容,适应国际篮球发展趋势,这也不失为一种前瞻性的思考。
郭士强指导肯定是有自己的战术考虑的,双塔战术虽然在进攻端和篮板端有明显优势,但防守端确实存在一些隐患,高度提升的同时速度不可避免地会下降,特别是在防守轮转的过程中,如何应对对手的快速传导球和突破可能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国际比赛中日本队和菲律宾队这种打法快、突破犀利的球队特别多,如果我们的内线移动速度跟不上,很容易被对手打穿防线,所以郭士强可能更倾向于灵活性更强的阵容,牺牲一些高度来换取防守覆盖面和轮转效率。
个人建议在某些特定时间段可以尝试采用三后卫战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即使用三名技术全面、移动灵活的后卫一起上场,通过高压防守迫使对手向内线发起进攻,这样就能充分利用我们中锋的护框优势,无论是周琦、杨瀚森还是胡金秋、余嘉豪,他们的篮板保护和盖帽能力在亚洲都是顶尖水平。
防守端的协作其实比单纯的个人能力更重要,特别是在轮转防守中,队员之间的交流和默契至关重要,这需要大量的训练和实战来培养,希望国家队在集训期能够着重解决这个问题,毕竟防守才是赢得比赛的基础。
看了这么多年国际比赛,总感觉中国队在防守强度和连贯性上还是差了点,经常出现防守空档或者补防不及时的情况,这与我们球员的防守意识和身体素质都有关系,如何在战术层面弥补这些不足,是教练组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三后卫阵容在防守端虽然高度不足,但压迫性和灵活性都会大大提升,再配合内线的保防守策略,让对手感受到极大的防守压力,同时防守篮板也能通过内线优势得到保障,这种打法值得一试。
双塔阵容虽然在常规防守中可能存在问题,但在特殊情况下,比如领先保持阶段或者对方强内线时,还是有它的价值的,教练可以根据比赛情况灵活调整,不必完全放弃这个选项,关键是找到合适的使用时机。
国际篮联比赛的防守规则与CBA有所不同,比如传球后的帽不算干扰球,这对我们的内线球员来说是个优势,可以更积极地进行盖帽,所以周琦、杨瀚森这种臂展出色的球员在国际赛场上的护框价值可能会更高,这也是教练组选人的一个考量因素。
说到赵睿、周琦、赵继伟这些老将,此次亚洲杯恐怕真的是他们最后一次为国效力的机会了,年龄增长体能下降是个无法避免的事实,接下来的世界杯和奥运会周期,他们恐怕很难保持足够竞争力,所以这次比赛对他们来说格外重要。
老将们的经验和大赛心态是年轻球员无法比拟的,希望他们能在这次亚洲杯中发挥余热,带领年轻球员快速成长,毕竟经验的传承对于球队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他们身上的那种为国争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需要传递下去的宝贵财富。
周琦作为曾经的NBA球员,他的技术和经验在亚洲赛场上还是很有优势的,虽然这些年伤病不断,状态起伏较大,但他的防守意识和大局观依然是国家队宝贵的财富,希望他能在最后的国际赛场上有出色表现,帮助球队取得好成绩。
赵继伟作为老将,组织能力和大赛经验都很丰富,虽然年龄增长速度可能有所下降,但大赛经验和临场应变能力仍然是年轻后卫所不具备的,在关键比赛中这种经验尤为重要,希望他能很好地履行队内老大哥的角色,帮助年轻队员尽快适应国际赛场。
随着老将们的逐渐退役,中国篮球的新老交替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我们看到杜锋时代的球员大多已经或即将退役,而新生代球员在国际赛场上的经验还比较欠缺,如何加速他们的成长是目前国家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世界杯和奥运会才是真正检验一支球队实力的舞台,虽然中国队在亚洲一直是强队,但放眼世界仍有很大差距,希望老将们能够在退役前为新生代球员做好表率,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大赛心态,为中国篮球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其实现在年轻球员中也有不少潜力股,比如曾凡博、张镇麟、徐杰等人,他们各有所长,如果能在老将的带领下尽快成长起来,中国篮球的未来也不是没有希望,关键是要给他们足够的国际比赛机会和成长空间。
从姚明时代到现在,中国篮球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老将们见证了中国篮球的辉煌与低谷,他们的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的财富,希望新一代球员能够传承他们的优点,弥补他们的不足,将中国篮球推向新的高度,向着世界强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