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看欧洲了,银河号屈辱不再重演,中国货轮被扣30多天后欧洲妥协

鳄娱海棠 2024-12-24 14:15:34

文 |鳄娱海棠

编辑 |鸣乔

前言

2024年11月18日,立陶宛至瑞典、芬兰至德国的两条海底光缆突然发生中断,时间是上午10点左右。

这起突如其来的事故立即引发了欧洲几国的关注——毕竟海底光缆不仅涉及到国际通信的稳定,还牵扯到诸多国家的经济和安全。

最令事态复杂化的是,光缆断裂发生在俄乌战争背景下的敏感时期,而在那片海域,恰好有一艘中国货轮——“伊鹏—3”号正在航行。

这艘船的出现立刻引发了欧洲国家的关注,短短几天后,“伊鹏—3”号被多个欧洲国家海警拦截,调查其是否涉嫌“破坏光缆”。

几天的调查并未揭开真相,反而在欧洲范围内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舆论猜测和误解。

许多人认为,“伊鹏—3”号很可能与俄罗斯的“黑手”有关,甚至有人直指中国船只故意破坏光缆。

经过30多天的调查,最终的结果竟是这艘货轮被放行,恢复自由,继续驶向埃及。

而“伊鹏—3”号从中国港口出发的消息,则再次引发了争议。

这场扣船事件,在欧洲国家的宣传炒作中,迅速演变成了对中国的一场舆论战。

一场意外的“扣船”风波

11月18日早晨,海底光缆突然中断。起初,光缆公司通过技术手段确认了外力作用痕迹,随即向多国政府报告。

瑞典、丹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政府立即着手调查。

通过国际船舶追踪网站(AIS),调查人员很快锁定了“伊鹏—3”号的航行轨迹。

正是在事故发生当时,这艘中国船只正好航行在事发海域,成了焦点。

随即,瑞典海警派船将“伊鹏—3”号拦截,并宣布将对其进行详细调查。

由于“伊鹏—3”号船籍为中国,且从俄罗斯港口出发,欧洲媒体与舆论纷纷猜测:难道这是俄罗斯故意挑起事端、通过中国船只破坏关键基础设施?

欧洲国家的紧张气氛迅速升温,这种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北溪—2”号管道爆炸事件的影响,那个事件让“破坏海底设施”的想法深入人心。

媒体和部分政治人物开始大肆渲染“伊鹏—3”号与俄罗斯的联系,甚至有人宣称,这艘船是受到俄罗斯情报部门的操控,专门去切断重要光缆。

始料未及的调查延误

瑞典政府的态度却让人感到困惑。虽然“伊鹏—3”号被扣押,调查却在欧洲几国之间迟迟没有明确的进展。

瑞典政府本应根据国际法,迅速联系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合作开展调查,毕竟“伊鹏—3”号的航行并不属于瑞典的管辖范围。

欧洲国家并没有迅速进行有效调查,而是让舆论先行发酵,造成了大量的误解和恐慌。

不仅如此,丹麦的媒体也加入了对中国船只的追踪。

丹麦电视台甚至通过AIS记录追溯到“伊鹏—3”号11月7日通过卡特加特海峡时的减速情况,特意聘请水下救援公司拍摄了船锚拖拽痕迹,指控其“可能试图破坏另外三条电缆未遂”。

这种指控的力度,让人不禁怀疑,欧洲是否在为某些特定的政治目的制造舆论事件。

这起事件的处理过程明显拖延了超过一个月。瑞典政府直到11月28日才正式向中方请求合作调查,最终在21日,“伊鹏—3”号在经过调查后恢复了自由,继续航行。

事件背后的深层次思考

回顾整个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尽管“伊鹏—3”号被扣押的过程明显存在拖延和不公平之处,但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表明这艘船在故意破坏光缆。

欧洲对这一事件的反应,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反应,而非基于事实的调查。从技术上讲,船只抛锚损害光缆的可能性完全存在,尤其是在恶劣的海况下。

“故意破坏”并不符合常理。

实际上海底电缆和光缆是机密设施,普通船员对其具体位置的了解是有限的,即便知道了大致位置,要通过船锚来破坏也是极其困难的。

与其说是“破坏”,不如说这更像是一种不可预见的事故。

况且,光缆的修复并不困难,完全不值得为了“破坏”一个重要通信设施而冒险。

欧洲国家显然未能在这一事件中保持公正与理智。

更可怕的是,部分舆论利用这一事件,制造了对中国的不良印象。

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伊鹏—3”号成了被指控的目标,而最终结果却是,这一事件被迅速淡化,调查组登船后放行。

这样的处理,给人的感觉是,欧盟在应对中国崛起这一问题时,依然处于一种极其敏感和防范的状态,甚至将意外事件的处理政治化。

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事件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舆论压力。

即使“伊鹏—3”号最终恢复了自由,但舆论的火种早已点燃,欧洲普通民众心中可能早已种下了“中方船只与俄罗斯勾结”的阴影。

这一事件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欧盟对中国崛起的敏感,更是中国海军力量崛起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中国海军的发展迅速,052D、054A等先进战舰不断亮相,已不再是过去那个在海上力量较弱的中国。

普通欧洲民众或许无法意识到这一变化,但欧洲的高官们显然已经察觉到了中国在全球航运和海洋安全领域的崛起。

面对这种情形,欧洲国家的谨慎态度并非没有道理,既要担心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又要避免过度刺激中国的崛起。

在“伊鹏—3”号事件中,欧洲国家虽然在行动上显得犹豫不决,但在舆论上却毫不手软。

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面对外部挑战和误解,中国更应展示出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不仅仅是在军事实力上,更在外交、经济等多个领域展现出自信与底气。

“伊鹏—3”号的事件虽然平息,但它却提醒了我们: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任何意外事件都可能被政治化,成为国际博弈的筹码。

而中国的崛起,已成为全球各方关注的焦点。

参考信源:环球时报 2024-12-24 配合调查后,中国货船“伊鹏3号”复航

0 阅读:86

评论列表

用户14xxx50

用户14xxx50

2
2024-12-24 16:56

有啥吹嘘的还不是被扣留

鳄娱海棠

鳄娱海棠

欢迎关注,每日更新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