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尖山村驻村感悟:做好“六多”当好“三人”

都市时报 2025-01-13 17:40:50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2024年已经结束,不知不觉,驻村已经一年半。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却总忍不住要回望下2024年:去回味驻村点滴、去回想感动瞬间、去回顾工作得失。只有回望,才能重温“为民服务”的初心;只有回望,才能坚定“敢打必胜”的信心;只有回望,才能认准“誓不罢休”的决心。有个朋友调侃“乡村振兴了,你也黑了!”我风趣回答到“肤色是我融入当地的表现”。不经历,不知振兴之路艰辛;不经历,不知致富之路困难;不经历,不知连心之路幸福。驻村,不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更会刻进我们每名驻村队员的心里,成为我们一生值得回望的经历。此时此刻,该写什么?就像标题思索良久,也没有下笔之处一样,思绪纷飞、百感交集,如果正常2年轮换,我的驻村工作也进入了倒计时。但总归要下笔,用舍由时,行藏在我,就粗略写下我个人的一些驻村感悟。

尖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帮助留守老人收玉米

多沟通、多汇报,做“搭桥人”

有人曾比喻驻村工作队像外嫁的“媳妇儿”,帮扶单位是“娘家”、派驻到的村是“夫家”。一个好的“儿媳”是要能帮助“夫家”过得更好,但这离不开“娘家”的支持。比喻虽有不恰当之处,但也说明驻村工作队应该做好帮扶单位和派驻乡村的沟通桥梁。如何做好这个“搭桥人”?多汇报、多沟通。驻村工作队员要将帮扶村目前遇到的问题、发展的困难、需要的支持,多跟帮扶单位汇报,让帮扶单位了解帮扶村现状。诚然帮扶单位也不是万能,也不是所有问题和困难都能解决,但驻村工作队员要汇报到位,并且协调帮扶单位立足单位实际情况,从可以调配的资源入手,为帮扶村做出一些实事。我们要改变思路,不能一谈到帮扶,就单指资金项目帮扶,可以从单位擅长的领域来开展工作,比如教育口的单位,从留守儿童送教上门、假期补习方面入手;审计口的单位,从乡村财经制度完善入手;营销口的单位,从扩大农产品销路渠道入手;文化口的单位,从挖掘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入手;组织口的单位,从乡村人才引育留入手等等,通过多种渠道途径,来全面推进乡村人才、产业、生态、文化、组织振兴。

尖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入户与群众交流

多入户、多交心,做“暖心人”

人民群众,驻村工作队必须放在心间、放在第一位。为人民服务不能停留在口号上,驻村工作队要想办法为群众做成一些实事,并且这些事情群众能够可感可及。我们驻村工作队不能眼高手低,更不能天天想着“我要帮群众做成多么大的事情、做出多么轰动的成效”,用2年驻村时间,这个不现实、也不可取。我们不要天天盯着“星辰大海”,需要“躬身下沉”。如何做到群众“暖心人”?多入户、多交心。每支工作队拥有的资源不同、能力不同,但多入户、多跟群众交心聊天,这个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我们对待驻村工作态度的问题。入户次数多了,与群众关系自然就熟络了,关系熟络了,工作自然就方便开展。老百姓很多时候不一定认“理”,但一定认“情”,费孝通说过中国乡村是“差序格局”状态,乡村是“熟人社会”、“人情社会”。所以我们驻村工作队要尽可能去当接近群众“水波纹”中心的人,这个就需要多频次的入户走访,当个贴近群众心声的“知心人”。

尖山村驻村“第一书记”慰问挂包户

多传授、多分享,做“授渔人”

每个村驻村工作队至少3人,一般来自不同单位,这些有不同工作、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员聚到一起,会形成交叉互补的团队,团队的知识、阅历、经验、能力方面都有一定优势,有点像管理学中的“矩阵型团队组织”。驻村团队存在的时间短、不稳定、压茬推进,所以要更强调给村“两委”团队传授工作新方法、技巧、制度等“软因素”,同时要做到“到位不越位”,不能让村“两委”对驻村工作队形成工作依赖,一支驻村工作队要给村上留下带不走的“东西”,真正帮扶村“两委”能力持续提升,集思广益,为驻村帮扶工作添一份力,永续发展增动能。

来源:云南中烟营销中心

作者:刘剑锋

编辑:姜蕾

审核:杨帆

二审:钟玲

终审:赵航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