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贫穷,是年迈父母自愿被人“操控”!

唯晨谈 2025-02-19 16:58:27

看了《草木人间》之后,更加确信在人的一生当中真正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执念。

人一旦有了不该有的执念,就会迷失自我,从此跌入生命的深渊。

母亲吴苔花的前半生始终活得小心翼翼,终于在儿子何目莲大学毕业之后十分委婉地说出自己想要再嫁的想法。

但她的心情并不被儿子理解,何目莲用坚决且坚定的态度表示自己能够养得起母亲。他用这种方式切断了吴苔花的希望,于是她只好继续在迷茫的生活中挣扎。最终压抑的情绪彻底失控,这才轻易被“蝴蝶国际”洗脑。

其实她的心是清醒的,但情绪已经失控,那些压抑了很久的苦难在找到突破口后一下子涌了出来,就像是喷涌的火山,不把一切烧尽根本停不下来。

除了主角“苔花”不愿意醒来,在目莲前公司里的老人们又何尝不是自愿上当受骗。他们心里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但无法控制自己不去“享受”,被照顾被重视被“用心”对待的感觉太好了,就像是精神鸦片一样,让内心空虚情感脆弱的老人们欲罢不能。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老人的存在可以是定海神针,也可以是搅乱儿女人生的无情之棍。

很多人的痛苦,本质上是家庭的尖锐,许多家庭之所以不温馨,就是因为年迈的老人不断营造糟糕氛围,招来无妄之灾。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轨迹,改变轨迹很容易,只需要一件小事,一个转折,但想要拉回轨迹简直难于上青天。

如果不改变认知和习惯,可能一个人,乃至整个家庭都会在泥泞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人要学着走出来,只有先改变自己才有可能改变生活环境。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最大的悲哀不是贫穷,而是年迈的父母自愿被人“借运”。以下4个习惯,趁早改。

善良无度

做人可以善良,但不能善良无度。

一个过分善良的人,就像是拔掉了刺的刺猬,失去了自我保护能力,很容易被他人伤害。

任何时候都不要用自己的无知去挑战人性的恶,因为真实的人性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你没有把握能够护自己周全,就请让善良中带一点锋芒。

很多老人以为自己的善良可以换来福报,于是像着了魔一样不分场合,不分对象,无时无刻都在播撒“善良”。

或许施善者以为自己在施菩萨心肠,却常常因为没有金刚手段作为把控,将原本美好的事情娇惯成了麻烦。

家有善良无度的长辈,会给子女带去无法预估的麻烦。当他们的能力不足以解决招来的问题之时,子女就不得不为其善后。

操心太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很多老人越活越糊涂,不仅过不好自己的生活,还总是想要插手儿女的人生。

在一个家庭当中,老人操心太多,从来都不是好事。

虽然俗话说:“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但这也只是为人父母的一种心情,却不能真的在生活中如此执行。

若家中有酷爱操心的老人,就会导致儿女无论是前途还是婚姻都无法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人在束手束足的情况下很难感受到快乐。

操心太多的老人实际上是在抢夺儿女的人生。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生活的主宰者,旁人只能给建议,不可直接上手操作。

尤其是那些听信了外人言论的长辈,拿着他人的思想,非要在子女的人生中验证,这种操作属于替他人试错。

借运的事情从来都不会发生在明面上,为人父母要明白,很多不好的东西都是悄无声息出现的。

在意旁人

人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因为每个人看世界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自然不会相同。

可偏偏有些老人一辈子都在担心“旁人”怎么说。若你去问旁人是具体的哪个人,他又说不清楚。

总之,只要想操控子女就会用“旁人会笑话”“旁人会说闲话”“旁人会……”的句式给孩子套枷锁。

究其原因,老人之所以会在意别人的眼光,是因为他们的社交圈子太小了。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社交活动也逐渐减少。于是他们尤其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

因为在意旁人的眼光,所以会被环境左右。若为人儿女无法突破这层枷锁,就会在日积月累的反复拉扯中被环境造就成平庸的失败者。

迷信标杆

老人一旦迷信标杆,生活就会变得特别悲哀。

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看一个人的固执。固执的情绪就像是一张巨大的网,被绑住的人看似自由,却只能随波逐流。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老人年龄越大越迷信。

所谓迷信并不限于对玄学和鬼魂之类的相信,而是一种像谜一样,找不到答案的坚信。

标杆的出现,让上了年纪的人不愿意接纳其他观点。这种病态的表现其实属于强迫症。

很多老人之所以会迷信标杆,就是因为他们自知自己的思想已经落伍,但又不愿意服输,所以抓住某个观点不放手,试图证明自己可以“独立行走”。

很多家庭之所以走不出贫穷,并不是因为后代不够努力,而是由于老人太过“迷信”。

标杆常常不主动出击,但迷信的长辈会甘心主动“借运”出去。这便是一个家庭的悲哀之处。

0 阅读:0
唯晨谈

唯晨谈

一位安静的创作者,偶尔很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