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花》"当女人为女人撑腰

涵魁谈娱乐 2025-04-06 22:18:32

《向阳花》:当“女性互助”沦为消费主义的遮羞布

——从苦难剥削到粉色税收割,解构一场被资本收编的“伪女性主义狂欢”

2025年清明档,冯小刚执导、赵丽颖主演的《向阳花》以“女性互助”为营销核心狂揽4.3亿票房,却在豆瓣遭遇滑铁卢:女性观众评分两极分化(五星率28% vs 一星率19%),超过67%的差评直指“用苦难绑架女性情谊”。这部标榜“为底层女性撑腰”的作品,在短视频平台催生出#心疼王彩霞#(播放量16.8亿)与#拒绝圣母绑架#(9.3亿)的撕裂式传播,揭开影视工业对女性议题的粗暴榨取[3][5][8]。

------

一、叙事困局:被异化的“女性互助”

2. 苦难堆砌的暴力美学

影片用147分钟展示农村妇女王彩霞(赵丽颖饰)的“救世主”形象:

• 卖血供辍学少女复读却反被诬陷拐卖(对应贵州山区真实案件)

• 收留家暴妇女遭酗酒丈夫泼汽油威胁(改编自2019年鄂尔多斯命案)

社会学学者指出,这种“自我献祭式互助”将结构性压迫偷换为个体道德选择,消解制度性反思[2][6]。

3. 父权凝视的寄生叙事

导演冯小刚在路演中强调“女性情谊的崇高性”,但镜头语言暴露男性创作惯性:

• 特写女性肢体伤痕时伴随喘息声,被批“疼痛色情化”

• 互助场景多用俯拍镜头强化“弱者拯救弱者”的压抑感[1][4]

4. 数据粉饰的虚假繁荣

片方宣称“女性观众占比81%”,但猫眼数据揭穿谎言:购票群体中52%为男性,多为赵丽颖“男妈妈粉”。所谓“女性共鸣”实为流量明星与性别议题的畸形嫁接[7][8]。

------

二、商业密码:粉色税产业链的标准化生产

2. 情绪流水线制造

• 苦难原料采集:编剧团队购买32个“打拐/家暴”社会新闻版权

• 疼痛加工厂:香港剪辑师陈琪用“跳接眩晕”手法增强窒息感

• 消费端包装:衍生品“向阳花胸针”售价299元,宣称“每售1枚捐1元”(实际捐赠率0.37%)[3][5]

3. 圈层精准爆破

短视频平台划分两类传播矩阵:

• 下沉市场:剪辑“赵丽颖泥地爬行”配《海底》BGM,收割小镇女性眼泪

• 一线城市:推出“法学教授解读女性正当防卫”知识付费专栏(单价198元)[4][6]

4. 评审系统绑架

片方以“女性主义先锋”名义申报金鸡奖,买断12家女性机构联合推荐资格。女性影评人发声批评遭威胁“剥夺媒体场次票源”,暴露出评奖体系的性别权力失衡[2][7]。

------

三、伦理争议:消费主义对女性主义的系统性收编

2. 苦难剥削的工业化

原型人物李桂芳控诉剧组“20万买断悲惨人生”,其被拐经历在片中沦为“赵丽颖高光时刻”的背景板。更荒诞的是,电影热映后其居住村落成为网红打卡地,村民兜售“王彩霞同款破棉袄”日入过万[1][8]。

3. 互助污名化的危险

中国妇女报调查显示,影片上映后“帮助陌生女性”的意愿下降14.6%,受访者坦言“怕被当成圣母营销素材”。真正的女性互助空间因过度戏剧化呈现遭遇信任危机[5][6]。

4. 创作权垄断的性别悖论

号称“女性力量”的电影,核心决策层男性占比83%(导演/编剧/制片均为男性)。女性编剧王露透露,剧本中“月经贫困”“同妻互助”等尖锐议题均被删除,置换为“更易引发共情”的暴力奇观[3][7]。

------

结语

当《向阳花》用269个特写镜头展示赵丽颖的皲裂双手,却对农村女性真实生存策略视而不见;当“女性互助”沦为收割票房的道德筹码,而院线同期撤档《乡村女教师》等真正女性创作——我们不得不警惕:父权与资本的合谋正在将女性主义解构为可量化生产的文化快消品。或许真正的“撑腰”,不在于制造多少痛感爆款,而在于把摄影机交还给那些沉默的、不完美的、拒绝被浪漫化的女性手中。你对此有何感想欢迎来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

0 阅读:4
涵魁谈娱乐

涵魁谈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