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王娜
整理:康康
其实我们老家本来是有宅基地的。
但是早在二十年前就被公公让给叔叔家了,要不说还是做生意的人聪明,有远见呢。
当年叔叔的生意做得正是红火,在大家每月挣几百的时候,他已经凭借着连锁超市的春风日进斗金了。
叔叔人生高峰期曾经开过十二家超市,大哥和大姐他们结婚的所有费用都被叔叔承包了。
为了表达谢意,我公公婆婆就把农村老家的宅基地让给叔叔,因为给其他东西人家也不喜欢,那么阔绰的人,想要什么东西买不到呢?
不过叔叔唯独喜欢婆婆家的那个大宅子,位置幽静,地方大还平摊,最主要的是房子后面正好背靠着大山。
不知道做生意的人是不是都特别在意这些。
总归叔叔曾经多次开玩笑,说无论花多大的价钱,都愿意把我们老家的宅子给买下来。
我公公婆婆也都是实在人,老两口费了千辛万苦才走出农村,终于过上了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好日子。
别说是老家破败不堪的一座老宅子了,哪怕是把老家的几亩田地再搭上也无所谓。

公公婆婆乐得作个顺水人情。
其结果就是叔叔一分钱没花,直接拿下了我们家的老宅子。
事情达成后的第二年,叔叔就开始大行土木了,把我们家的旧房子全部推倒,院子又扩大了一倍,盖了一座漂亮的小别墅,分成前后院,前面有凉棚和泳池,后面有假山和喷泉。
自己家住的农家小院,被叔叔那么一捯饬,简直比国外的度假山庄还漂亮,成了村里最豪华的住宅。
为此我公公婆婆说不后悔就是假的了。
不过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卖,现在说什么也都晚了。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叔叔的生意早没了过去的蒸蒸日上,随着各种大型超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入驻,叔叔的连锁店实在是不堪支撑。
不过好在时,早些年人家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赚得是盆满钵满了。
在农村有了自己的房子后,叔叔和婶婶前几年又把户口也转了回去。
现在夫妻俩人早就卖掉了城里的产业,在老家养着牛羊,种着无污染绿色蔬菜,小日子过得到也悠哉。
这简直可要把我公公婆婆给羡慕坏了。
可是咋办呢?
想回又没了房子。
不回吧!住着城里的小房子实在是憋屈得慌。
好在是叔叔仁义,知道哥哥嫂子的心事。
于是在叔叔的说合之下,前年又帮我公公婆婆拿下了一片地。
这片地的主人有两个儿子和四个闺女,90年代的时候,他们家的大闺女去南方打工,没多久,就嫁到了那边。
随后其他的三个妹妹也嫁了过去。
姐妹四人都是做生意的,经济条件比较好,慢慢的,就把自己的两个弟弟也拉扯了过去。
听说是姐弟六人都住在一个城市,各自都有了自己的房产和生意。
老家这边已经几十年没有回来过了,房子早已经坍塌,院里院外都是荒草。
虽然房子很是破败,不过位置不错,面积也不算小。
在叔叔和村干部的多次协商洽谈之下,我公公婆婆就很幸运地把这块荒地买了下来。

总算是了却了多年来的心事,在农村老家又有房子住了。
房子盖好,搬新家的时候,公公婆婆兴奋极了,瞬间感觉老家的空气都变成了甜的。
我们老家的新宅子后面是田地,前面是马路,右边没人有人,只有左边有家邻居。
左边的邻居吧!可怜得很,三间大瓦房,里面只装着老两口,八十岁左右的样子,我们喊他们梁爷爷和梁奶奶。
两位老人其实是有孩子的,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女儿嫁得有点远,而且婆家条件也不是太好,结婚后,小夫妻两人就一起去了外地打工,好几年都不回家一次,老两口自然是指不上闺女。
儿子吧!
住得倒不是很远。
结婚后小两口又在县城首付了套房子,带着孙子和孙女们在县城读书,平日里,儿子忙着在工地打工赚钱,儿媳妇一个人在家里带孩子,做家务。
当儿子的不但照顾不了自己的爹妈,反倒拉回家十几只小羊。
年迈的梁爷爷和梁奶奶,一边自力更生种着自己的五六亩田地,一边还得给儿子和儿媳妇养羊创收益。
一年四季,儿子和媳妇也只有卖羊的时候回来两天,而且是拿了钱就走,老两口什么都落不到,儿子媳妇吃着父母种的绿色蔬菜,数着卖羊赚的钞票,日子倒也自在。
我公公婆婆也是热心的有点过了,自从搬回老家后,他俩就特别心疼那隔壁的梁爷爷和梁奶奶。
我们家有空调。
夏天特别热的时候,婆婆就熬上一大锅米粥,香油伴凉菜,然后去隔壁把两位老人都喊过来,两家人合成一家过,吃着热乎乎的饭菜饭,吹着凉飕飕的空调。
公公婆婆他们就搬回去住了一年。
隔壁梁奶奶逢人就吹:活了一辈子,几十年了,也就今年才知道,这世界上竟然还有真好的事,大热天的,关着门窗,躺在床上都能吹到一阵阵的凉风,日子好啊,真是好啊!我们算是白活了。
年轻的时候帮人挖藕,梁爷爷落下了老寒腿的毛病,一到冬天,他那两条退就疼得针扎一样,不敢挨地。
我婆婆看得心疼。
那么大年龄的人了,腿都疼成那样,还得冒着风雪去给一群羊娃子准备草料,一天不喂都不行,十几口嘴等着吃呢。
正好俺家大姑姐村里有个土郎中很出名,专门给人调理腿脚,胳膊方面的问题,有些见效快的人,差不多去个两三次就好了。
得知有这样的好事情时,俺家婆婆是欣喜若狂,当即就去找了隔壁家的梁奶奶,说:老婶子,有好事啊!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俺叔叔的腿有救了,我们这两天就带你们过去。
才隔了一天。
公公婆婆连自己家的菜园子也顾不上和梁奶奶收拾了,老两口骑着三轮车,自个儿掏腰包买了各色礼品,车斗里坐着梁爷爷和梁奶奶,一行人浩浩荡荡向大姑姐的村子里去了。
还别说,有些土郎中还真是有两把小刷子的。
公公婆婆陪着两位老人接连跑了一周,早送晚接的,一天也没敢耽误。
腿疼几十年的梁爷爷明显感觉不一样了。
腿没那么疼了,慢慢地走路也有劲儿了。
身体舒展的老人好像吃了蜜糖一样开心快乐,早就忘了生活的痛楚,变得爱说爱笑,话也多了,腿也勤了。
没事的时候,他就在村子里到处说自己的传奇经历。
“哎呦,你们是不知道啊!那医生是真的神啊,就那么一只小小的银针,叭地扎了上去,然后再晃上几晃,也没吃药,慢慢就不疼了……。”
“多亏了国朝(我公公的名字)两口子,仁义得很啊!对我们比亲儿子还要亲,瞧瞧,我这身上的衣服,裤子,还要脚上的鞋,这双棉布鞋还是人家媳妇亲手给我做的,说我腿脚不好,专门给做了双软底的……啧啧啧。”
老年人嘴碎,直肠子,喜怒哀乐不藏于心。
没几天,我公公婆婆的好名声就在村里宣扬开来,大家都夸他们心善,仗义,怜贫惜弱,对待生活困难的邻居如亲生父母一般。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遇到好邻居,那可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啊!
在大伙儿心里,隔壁梁家爷爷奶奶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虽然儿女不太给力,但是总算是还有善良的人帮衬着。

随着公公婆婆的形象越来越高大。
梁家的儿女们也被推上了舆论的制高点。
特别是那对儿子和媳妇,正好成了反面教材。
村民们一边称赞一边批评,把我公公婆婆的面子越抬越高。
邻居家的儿子媳妇得知消息后,自觉脸面上挂不住,趁着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一趟车回来锁了大门,把老爸老妈接到了县上。
第二天早上起床,公公婆婆的大门前洒了满地的面粉和菜油。
他们这才知道自己好心办了坏事。
老两口又赶到城里 ,亲自找梁家的儿子媳妇作解释。
哪料到对方根本就不愿意和解,连面都不见,在电话里一通冷嘲热讽,惹得公公婆婆带着一肚子气回来了。
本来两家好好的邻居,一墙之隔,却因为我公公婆婆的热心之举闹得如此不痛快。
没几天,粱爷爷老两口回来后,也开始对我们家避之不及,好像公公婆婆当初帮他们就是带着什么目地一样。
公公婆婆心灰意冷,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内心早没了刚回老家时的喜悦。
实际上住在农村有什么好呢?
生活上不方便,买菜,买药,收个快递都还得到镇上去,哪有住县城时那么方便呢?出了院门就可以买东西。
而且几十年都没有回过农村了,乍一回去,物是人非,故乡早已经不是想象中的模样,就连做点好事,也被诟病为别有用心。
思虑再三后,公公婆婆还是狼狈地搬家了,关了老家的大红门,老两口又回到了城里的房子居住。
老家的院落已是一片荒芜。
婆婆感慨:以后再也不想回老家了,想通看,人活一世,还是怎么快乐怎么来吧!
也许你把老家当情结,而老家却把你当外客呢!
还真的是挺有道理,人啊!何必那么执着于一隅房屋呢?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有亲人的地方,能让你惬意,放松的地方就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