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独来独往没有朋友,是出于自己的真实想法,还是没有办法改变现状?假如有的人就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待着,感觉安静的环境能给自己舒服感,或者经历了许多事情后,觉得朋友都是假的不必看的太重。认为时间应该多花在自己身上,或者多陪家人,可见这种想法似乎显的“通透”。
换种情况来看,比如从小就形成了自卑感,恐惧社交、或成长过程中被人伤害过,对人失去信任而选择躲避,那可能不是活通透了,那是心里有压力了,形成了自我保护,选择远离人群。
其实人到中年,社交方式和年轻时会不同。年轻人喜欢在热闹中结交朋友。但到了中年,慢慢看透了人际关系,觉得有些关系可有可无,只愿意和真正谈得来的人来往,自然朋友会变少,重点在于自己是否觉得轻松。
从成功方面看问题,有时候会认为朋友多人脉广,有助于拓展事业,这还得看个人需求和想法。假如朋友少让自己觉得很自在,那也没有什么错;如果因为别人说“没朋友不好”而难受,那就要想想自己为啥没朋友,到底需要什么。
一个人的生活虽然轻松简单,但完全不和人来往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生病了、失业了,没人帮忙会咋办?如果长期坚持自己的想法,容易变得固执,不接受他人意见。其实通透的定义,是喜欢一个人但也要在有需要时,能与人正常交流,不是完全封闭自己。
其实一个人的时候要多想一想:是开心还是孤单?不交朋友因为“不喜欢”,还是“害怕”或“觉得累”?在遇上困难,有没有人可以帮忙?对新事物是否还有兴趣?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不要因为害怕或者生气才选择一个人生活。
喜欢一个人和孤独当然不是一回事。有的人虽然喜欢独处,但因为喜欢读书、画画,或是其他喜欢的事,因为生活有自己的目标。但是有这些情况就要注意:时长情绪低落,自暴自弃;对他人很反感且不在乎;不想主动和任何人说话,连基本的交流都难以启齿,这种状态只会逐渐走向抑郁。
总之生活能让自己觉得安心,能处理好工作家庭,偶尔出去旅行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没有什么杂念,也许这是一个人最好的生活方式,你觉得一个人是通透还是自我封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