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心心念念的美乌会谈终于要来了。
不过,这一过程似乎并没有他想象地那么顺利。
按照计划,美乌双方代表团将于当地时间3月23日在沙特举行首次停火谈判会议。
根据外媒的报道,本次谈判是技术性的,将讨论停火的详细细节,乌方重申了全面停火的愿望。

此外,美俄双方也将在24日举行会谈。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此表示,“我认为美国已经和俄乌双方达成了协议的框架”。
这么看来,俄乌实现全面停火似乎近在眼前、指日可待了?
先别急,我们再来看看另一则消息。
俄乌虽然都将在沙特与美国代表团举行会谈,但就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双方并没有直接会谈的安排,都是通过美国作为“中间人”来交换意见。
可想而知,谈判的基础并不是很牢固,随时都有可能不欢而散。
不仅如此,就在美乌将举行会谈的前夕,俄军连夜干了一件大事,却暴露了泽连斯基的野心。
当地时间3月23日凌晨0时15分,基辅的上空出现了一阵阵轰鸣声,随后便传出了一声声巨响。

仔细一看,原来是俄军的无人机群来袭。
据记者报道,这些无人机在基辅的上空盘旋了将近一个小时,乌方则在探照灯的指引下进行跟踪拦截。
然而,由于无人机的数量比较大,又是在夜间,所以部分建筑物和车辆还是被击中了。
除了基辅,乌克兰其余各地也有类似的遭遇。
例如,托米尔、文尼察、哈尔科夫等。
相信大家跟笔者一样,看到这则消息后感到很疑惑、很离谱。
俄乌双方不是都同意“临时能源停火”了吗?
况且又是在沙特会谈的前夕,俄军为何还要采取袭击行动,他们的意图是什么?
我们再来听听俄方的发声。

当地时间3月22日,俄方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尽管双方达成了能源停火的一致意见,但乌军仍然在19日和21日袭击了俄方的两处能源设施,说明他们并没有停火的诚意,俄方将给予对等回应。
需要注意的是,扎哈罗娃的声明是在22日发表的,乌而克兰各地遇袭的时间是在23日凌晨,说明这二者有很大的联系。
也就是说,是乌军挑衅在先,俄方才采取袭击行动的。
有没有这种可能?
乌军明明处于下风,泽连斯基为何还不想停火?
乍一看似乎不太符合逻辑,乌克兰才应该是迫切想要和谈的一方。
所以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俄方故意编出“乌军袭击”的消息,为昨夜的袭击找一个理由。

但我们再仔细想一想,这样的行动对俄方来说有什么好处呢?
是想向乌克兰施压,让他们在23和24日的谈判中作出更多让步吗?
也不是,因为这么一个小规模的行动还不足以起到施压的效果,乌克兰不是早就习惯了吗?
所以扎哈罗娃的声明应该是正确的。
值得注意的是,22日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泽连斯基忽然现身顿涅茨克前线,并听取了乌军无人机指挥人员的汇报。
两个细节。
其一,泽连斯基现身前线无疑是模仿此前俄总统现身库尔斯克的情景,以提高乌军的士气,表达战斗到底的决心。
其二,听取的是“无人机”指挥人员的汇报,很可能就是关于袭击俄方能源设施的行动过程和结果的汇报。

那么泽连斯基为何要这么做?
因为当下的谈判实在太不利于乌克兰了。
土地丢了,矿产也被美国拿走了,特朗普还盯上了他们的发电站。
奋战了3年,就得到这么一个结果,他如何向乌克兰民众交代,如何向历史交代?
而且他知道美国和欧洲不会完全抛弃乌方,特别是欧洲。
援助还在继续,乌军就还有坚持下去的能力。
所以他想要的是更大程度地将美国和欧洲拉下水,将美乌欧凝聚在一起,以换取和谈的筹码,迫使俄方作出让步。
他的野心还真不小。
虽然这是为了乌克兰的利益着想,但他是否衡量过继续打下去的得失,最后的结果又是否会如他所愿?

要知道,3年前他也是一厢情愿,天真地以为能“靠美靠欧”,以为跟着美国混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这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那么他现在的野心是否会让乌克兰越陷越深,遭受更大的损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