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很多人都会有以上我说的那些情况,之所以会这样?因为我们生活在一种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之中。可是,从我们的内心深处,又有一种强烈的对确定性的渴望。正是因为有了不确定与确定这两个因素存在,产生了互相的拉扯。
在这样的拉扯下产生了内耗,内耗这个概念的英文是(Internal Friction),是指个体在心理和情绪上的自我消耗,通常表现为焦虑、拖延、自责、纠结等负面情绪。这种状态不仅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还可能阻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从书中心理学的角度也可以看到这样的论断,内耗的根源可能在于个体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和对确定性的渴望之间的矛盾。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我们生活在一种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之中”,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个体产生焦虑和不安。而“从我们的内心深处,又有一种强烈的对确定性的渴望”,这种渴望可能促使个体过度追求完美,从而导致内耗。
从时间管理的角度来看,内耗可能源于时间利用不当。比如说在工作中“有时候经常会处于一种消极怠工的状态”,这可能是因为在面对任务时感到压力过大,从而导致拖延和效率低下。还有一种生活中的琐事,比如说酱油瓶倒了,家里的地上被孩子搞得乱七八糟,家里的老人三天两头的有病,配偶投资失败等等。
在《反内耗心理学》一书中就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通过情绪管理来降低内耗。情绪管理不仅包括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还包括学会如何利用情绪来提高效率和自我价值。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对于情绪管理的认识也有不少,为什么总是做不好呢?书中也有一些具体的例子,例如对越努力,越幸运的反向思维,很多时候,人们会有越努力,越焦虑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出现,大概率上是努力的方向有问题,还有一些人的努力是无效的,更有可能是表演给自己看的。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内耗可能与个体的生理状态有关。长期的内耗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的疲劳,进而影响个体的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和史蒂文·迈尔的研究表明,长期的不确定性和压力可能导致个体产生“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即个体在面对困难时放弃抵抗的消极反应。这种状态不仅影响个体的情绪,还可能影响个体的生理健康。
认识了内耗是怎么形成的,就需要有用反内耗的方法,从内耗中走出来。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就是情绪管理:学会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通过情绪管理来降低内耗。这个可以参考《反内耗心理学》中的方法,如“做情绪的‘操盘手’”和“驶出情绪的单行道”。当然,这些具体的方法还是要在书中去寻找,找到方法之后,就要坚定的执行那些方法。
其次是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和效率低下。这个也可以参考《反内耗心理学》中的方法,如“低内耗人生从情绪管理开始”。内耗并不是一个人独有的状况,这样的情况属于普遍的现象,既然是普遍的现象,就需要正视这个问题,在提高认识中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从而达到反内耗的目的。
另外一个是生理调节:通过适当的运动和休息来调节生理状态,缓解身体和心理的疲劳。这个可以参考《反内耗心理学》中的方法,如“停止内在的消耗与斗争”。事实证明,经过一系列的练习,内耗这样的状态是可以逐渐减少,在减少的同时,提高做事的效率,进而有更充沛的时间和经历做那有利于成长的事。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