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里,有一个重要的情节预示着贾家的衰落:门房焦大骂府里的人“扒灰”,后面小说就真的隐晦的写出了公公贾珍和儿媳秦可卿偷情的事。而他们的凹糟事被暴露,全凭一根簪子!
当贾珍再次和儿媳偷情时,他拿了儿媳头上的一根圆珠簪子据为己有。
拿就拿吧,可他偏生不收藏好,被尤夫人发现了猫腻。尤夫人一开始只是有所怀疑贾珍在外面偷荤,直到找来儿媳身边的丫鬟宝珠一问,确认是儿媳的簪子后,她的心彻底凉了。
后来秦可卿因为事情暴露,郁郁而终。丧事期间,尤夫人装病不出,充分表达了自己心里的愤恨。她怎能不恨呢?一个是自己倚靠的丈夫,一个是自己视如己出的儿媳,不料两个人竟然勾搭在了一起。
她为什么确认是“勾搭”,而不是贾珍强迫的儿媳?还是因为那根簪子!
要知道簪子在古代可是“定情信物”,男子轻易不赠人,女子也轻易不给人。
魏晋《定情诗》里就写道“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意思就是“我拿什么来与你交好表明我的心意的,那就是用金箔装饰的搔头!”。这里的“搔头”指的就是“簪子”,其中有一个典故:汉武帝有一次去李爱妃的宫中,突然感觉头痒,就拔下她头上的玉簪搔头,这件事传开后,人们纷纷效仿,就戏谑的称“玉簪”为“玉搔头”。
而《汉乐府诗集.有所思》中又再次佐证了簪子为定情信物:“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闻君有他心,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已往,勿复相思。”,意思是用什么来向情郎表明心意,双珠玳瑁簪子,如果情郎移情别恋,我就把这定情信物毁掉,寓示从今往后我们一刀两断。
为什么簪子会成为定情信物呢?
这和簪子的来源有一定联系。古代男女成年称为“及笄之年”,其中的“笄(ji)”,有考证就是簪子最早的形式。男女成年礼,都会开始束发,且用“笄”来固定发髻。
而到了及笄之年,男女都可以开始考虑婚嫁了,两个小年轻互生爱慕,就以“赠笄”作为凭证,对方接受这个“礼物”,就表示确认恋爱关系啦。
而在《红楼梦》中,贾珍强取了秦可卿头上的簪子,秦可卿却也半推半就的同意了!这完全可以猜测这俩人之间是有真感情存在的。何况贾蓉在府中并没什么存在感,一直被父亲打压一头,出于慕强的心理,秦可卿对尚是壮年的贾珍产生了感情也不意外。
而贾珍,更是可以确认他对自己的儿媳有感情。在秦可卿的整个丧葬事宜中,他不顾贾政的反对,甚至暨越等级使用金丝楠棺木,为儿媳办了一个豪华而盛大的葬礼。而为了能办这样一个葬礼,他甚至给贾蓉捐了官,好让秦可卿能以相应规格出葬。
然而,这种违背人伦的感情,终究是见不得天日的,尤其还连累了秦可卿身边的两个丫鬟。一个只因为目睹了老爷和主子的不轨之事被威胁,秦可卿死后她只能撞棺而亡。
另一个只因知晓真相,为了活命,在青春大好年华只能选择出家为尼。
而贾珍的邪恶之处在于,知晓她俩这样选择的原因,却能大言不惭的在宾客面前颂扬她们对主子的一片忠心,并为展示自己有情有义,当众宣布收她们为孙女。
秦可卿的惨剧,可以说是一根簪子酿出的祸事。作为看客的我们,故事因为这根簪子所包含的意义,而变得隐晦又多彩。
在整本《红楼梦》中,出现的珠宝不计其数,而《红楼梦》的底色,也建立在与珠宝相关的“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里,这些本身承载感情的“物件”,把故事引向了更扑朔迷离的境地。
而我们常识里一直以为的贾宝玉含着出生的那块玉石是“和田玉”,也有人考证可能是战国红玛瑙。
而书中提到的“琉璃灯”,在我们看来可能是玻璃制品,但是放在书中的那个时代,价值千金。
薛宝钗的金锁,整个制式造型是一串璎珞,而璎珞也是佛陀修行佩戴的宝物,从中可以窥见薛宝钗相对佛系的性格特征。
史湘云的金麒麟,不仅展示着她公爵家的贵小姐身份,也能看出长辈对她教育的影响,一方面希望她被麒麟守护,另外一方面又希望她像麒麟一样智慧,这是培养一个如男孩子一般的心性,也造就了她的豪爽的性格特征。
《红楼梦》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最巅峰,而这种独有的以“珠宝”为牵引的叙事方式,也带上了浓浓的古中国文化韵味。
——END——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为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