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可以大一统?而欧洲却四分五裂

一只会飞的的羊 2025-04-10 21:05:11

中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欧洲土地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经2000多年,中国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大一统国家。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的统一戛然而止。

为何区域面积相当的古代欧洲大陆和中华大地,一个发展为多个小国而治的格局,一个却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地理位置因素

中国地处亚欧大陆的东端,东面是烟波浩渺的太平洋,西面有高耸云端的帕米尔高原、阿尔泰山等高原屏障,西南方则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北面是蒙古高原,再北就是冻土地带。

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有效阻挡了外域文明的侵扰,使得中国更易完成内部的整合与统一,并可以长期保持。

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文明必然也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欧洲,三面环海,通过海洋可以到达欧洲任何地方,这使得欧洲海域具有天然的开放性。内部,欧陆被众多山脉分割成不同区域。

欧洲从西部的比利牛斯山脉起至东部的喀尔巴阡山脉之间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区,由于缺乏地理屏障,古代欧洲的国王、领主们只好通过建造城堡抵御外来入侵。国王、领主们窝在城堡里基本能守住附近的一亩三分地,但这也限制了他们往外开疆拓土的可能。

文字语言因素

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这一系列政策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制度的基础。

原先人们的意识中只有秦人、楚人、赵人,秦朝统一思想、统一文化后,大家才逐渐形成同是中国人的共识。

欧洲宗教方面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虽然他们都同属于基督教,但彼此水火不容。

欧洲人的语言又可以分为印欧、乌拉尔、阿尔泰等几个语系,每个语系下面又分若干语族,这相当于我们中国各地的方言。

罗马帝国时期,是古代欧洲历史上最为接近统一的时期。但是未能实现货币的统一、语言文字的统一和民族的交融,也未能构建统一的文化思想,最终还是走向分裂。

历史传承因素

回顾中国的发展史,虽然每个王朝都会发生战争,但最终都以相互融合为主。与此不同的是,西方等国家则始终追求独立,并相互征伐。

可以说,大一统的理念已经深入中国人的骨髓里。不管是谁成了中央集权的统治者,那一定会将大一统作为帝国最高的政治目标。

在欧洲人看来,分裂才是成长的前提,统一并不是件好事,因此,他们很难理解中国人一直执着于统一的原因。

古代欧洲,大部分都处于城邦自治、封建领主自我管理领地的状态。虽然罗马帝国、查理曼帝国、拿破仑、希特勒等欧洲历史上强盛的君主,都努力建立过一个中央集权政府,但最终都是昙花一现。

主体民族因素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国家。西汉建立后,汉族更是不断发展,也与匈奴、西域各族、越族等民族开始融合。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汉族作为主体民族,也是实现大一统的重要要素。

即使元朝、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之后也无法撼动汉族的主体民族地位。还会受到汉族影响,以完成大一统作为王朝使命。

汉族作为中国古代主体民族,具有强大的文化向心力。这个文化向心力,就能够促使国家多次统一建立大一统王朝。

欧洲的民族非常多,但是没有一个强大的主体民族。

由于没有主体民族,只要被其他民族占领就认为是侵略。被占领的民族都不高兴,都要反抗,直到这个民族独立出来建国为止。

在欧洲,除了个别有野心的政治家,没有人将统一欧洲看作是一个必需的事情。拿破仑、希特勒也会被斥责为独裁者,直至今日,致力于欧洲一体化的欧盟,仍面临着“脱欧”等种种问题。

文明没有好坏!无论是大一统,还是形成各国,这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是在当地人文地理因素影响下的选择。

历史一直延续到今天,仍塑造着中西不同的政治文明与社会形态。

0 阅读:20
一只会飞的的羊

一只会飞的的羊

轻松阅读大事件,听民声,观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