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雨落,键盘轻响。81岁的袁任武老爷子首次探入江南之巅千八线的晨雾之中,并最终圆满完成江南之巅千八线徒步活动,再一次让整片山岭为他的不老雄心所震颤。

三次江南百英里:解码“袁氏精神”
在年轻人热衷"躺平"的时代,袁任武用脚步写下另类答案。
早在2018年,袁任武就以13个小时的成绩完赛百公里长跑赛事,并取得了第七名的成绩,这给予他极大的鼓舞。
于是,他给自己定了6个月内跑完100个马拉松的目标,而19年下半年,他完成了100个马拉松这一目标。

由于年龄的原因,袁任武一直都找不到自己能报名参加的赛事,而他能做的,就是蹭跑,当选手在天桥上跑步时,他就在桥底下跟着选手一起跑,没有号码布,跑完也没有成绩证书,但是出于对跑步的热爱,他还是跑的很开心。
2020年的深秋,当78岁的袁任武第一次踏上江南百英里赛道时,连四明山的云海都在见证奇迹。

这位曾因年龄限制只能"蹭跑"越野赛的吉林老人,将110公里组别的赛道拆解成精密的数据模块:每周2个百公里拉练,把海拔图刻进记忆,甚至能闭着眼说出董家彦CP点的石板路有几道裂痕。
26小时的预估完赛时间,最终定格在26小时03分——这3分钟的误差,恰似命运给极致严谨者的温柔玩笑。

2021年的再战,让所有人见识了何谓"老骥伏枥"。168公里组别的赛道上,他在百公里处因肠胃不适退赛,却在溪口酒店的晨曦中铺开地图:"明年这里要带足电解质,那段下坡得换双更防滑的鞋。"那抹伏案研究的身影,让窗外的青山都成了陪衬。
2023年的暴雨中,这位耄耋追梦者终于完成史诗般的跨越。

雨后的华盖山路段路面泥泞,袁爷爷走的步履维艰,没人听见抱怨,只有那句"我早算到这段要慢行"的笃定。
50小时11分完赛168公里的时刻,溪口武岭门的欢呼声穿透雨幕——这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一个中国老人用精神与钢铁意志浇筑的丰碑。

曾几何时,这位没有号码布的"编外跑者",把泥地踏成星光大道。
如今,他抚摸着江南百英里的完赛证书:"当年蹭跑时,哪想过这些奖牌证书?山在那里,跑就是了。"
江南之巅千八线新征途:再次出发
在中国华东的群山褶皱中,一条累计爬升11000米、全长102公里的山脊线(部分山脊线20公里以内),曾以“中国最虐越野赛道”之名震慑无数跑者。

这条名为江南之巅的极限赛道,串联起浙江6座海拔超1800米的山峰,累计11000米爬升,相当于将珠峰南坡攀登1.25次,见证了人类的汗水与山岳的暴烈美学。

而今,这条赛道经历了一场基因蜕变——通过赛事数据的解构、地质风险的驯化,首次以全民友好徒步路线的形态,向山野爱好者展露浙江屋脊的温柔内核。

行走在千八线,就像闯入一个缩小的星球演化实验室:在烧香岩,暗红色火山碎屑岩堆积成狰狞的锯齿状山脊,这是1.2亿年前火山喷发的凝固瞬间。

凤阳山北坡冰川U型谷的弧形断面突然切入视野,谷底散落的冰碛石上,苔藓正以每年0.1毫米的速度覆盖古老的冰蚀伤痕。

每年5月至10月,来自东海的暖湿气流与高山冷空气在此交锋,催生出每日准时上演的低空云瀑奇观。

站在烧香岩仙岩背天仙殿门前,你会目睹云层在脚下熔化成银色岩浆,而自己的影子被阳光投射在云幕上,形成罕见的“佛光”现象。
致每一个追梦人:你的山丘正在等待
当袁任武老爷子看到“江南之巅千八线”徒步报名帖时,他心动不已,当即报名参加!

活动开始前,老爷子已在家中调试登山杖的腕带。这条即将启程的"新千八线"徒步路线,早已被他标注出“浙江屋脊”的海拔:"你看,这是黄茅尖,海拔1929米,江浙最高峰!"老爷子的眼里都是光。

当被问及是否担心体力,老爷子拍着越野包大笑:"我连华盖山的泥浆坡都闯过来了,千八线的花海还能绊住脚?"
这条串联数座千米高峰的极致徒步线路,在他眼中是流动的风情:"这样的行走,每一步都在和时空对话。"

清明时节,他的登山鞋正式的叩响了千年的岩石,黄茅尖、烧香岩、锅帽尖……这大片的山川风貌正式被他踩在脚下、看在眼中。

老人的越野包侧袋里静静躺着一封信,是写给所有山野爱好者的:"别问我八十岁为什么还要出发,当你在浙江屋脊上看见我的白发,那是我在替二十岁的自己追风。"

整片山野都在诉说一个真理:生命的海拔从不标注在年龄刻度上,而在心火燃烧的高度里。你的山丘,正在下一个转弯处静候相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