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插屏式座屏风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横竖材攒框镶屏心,构造独立,称为屏面或屏扇。
下半即屏座,以厚木为墩,上竖立柱,两边站牙抵夹。两柱间再用横枨相连,嵌绦环板,底枨下安披水牙子。
底座上大小构件加在一起不下十件,互相之间依靠榫卯连接,比上面的屏扇复杂得多。
前不久遇到的一只案上小插屏,以其尺寸小、重量轻而将底座上多个部件整合在一起,浓缩成三大模块,整体神韵不减,结构清爽简洁。
黄花梨雕兽面纹嵌铜小座屏,长22宽11高23厘米,断代为清中期,正面四四方方,比例协调,纹饰得体,古意浓浓。
屏座共分两竖一横三部分,构造十分特别,枨下并没有八字形张开的披水牙子,具体情况后面再说明。
屏座侧面,古代匠师采用一块厚板,锼出次第向上的轮廓,模仿桥墩、瓶形和升起的云头,浮雕螭龙纹装饰,将原本分离的立柱、站牙和座墩合而为一。
连接左右的横枨以及绦环板等也被简化为一块整板,正中浮雕兽面纹,回纹填满剩余部分,构图精巧,与青铜器相类似。
横板下缘伸出,超过座墩底沿,或许代表着竖直向下的披水牙子。
侧板双面雕,錾眼凿孔与横板两头的榫舌相连。
另在内表面开槽,屏扇自上而下插入,落在横板上面。
屏面横竖材格角攒框,混面起边线,两边下半部铲去前后外皮,留下中间凸起的一条四方脊棱,以备插入屏座槽中。
屏框镶天然板心,质地一时间难以辨清。据介绍这是一座嵌铜插屏,因此或有铜面的可能性。
小插屏满目沧桑有老气,估价4至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