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唉,医生跟杨大爷说,他的肺癌已经到了晚期,顶多还能活一年。
癌症这东西,对我们健康危害极大,尤其是到了晚期,基本上就只能看运气了。
医生在告诉杨大爷这个消息的时候,声音故意压得很低,怕老人家听了会想不开。
可杨大爷这回倒是个特别的,自从住院后,来了个年轻的医生,竟然让他原本估计只能活半年的命,多撑了8年。而且他竟然坚决要把自己的房子都给那个女医生。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就发生了这样神奇的事情呢?
2009年某日,重庆肿瘤医院的医生田玲照常在办公室看诊。这时,一位老者走进来,坐下就问:“医生,我这检查报告您帮我看看,我这是啥病?”
田玲接过检查单,问:“大爷,您家人没来吗?”
老者摇头,田玲有点犯难。
一般病重了得先通知家属,这样也免得病人知道了承受不住,做出什么极端的事。
田玲脸上露出难色,老者接着说:“医生,直接告诉我得了啥病吧!之前我去别的医院,医生问我有没有家属,我说没有,但他们不信,不管我说什么都不告诉我病情。我真的没家属,我都76岁了,什么场面没见过!你就告诉我得了啥病?”
听了杨大爷的话,田玲想了一会儿,便说:“爷爷,无论如何,您得保持乐观心态。”
杨希贤平静地回应道:“我还能撑得住。我这把年纪了,过一天算一天,有什么可怕的?”
然后田玲跟杨希贤说,他得了肺癌,已经是晚期了。为了不让杨大爷承受太多压力,她又告诉他,只要好好配合治疗,保持好心情,至少还能多活一年。
但实际上,田玲是在撒谎,因为晚期肺癌患者通常最多只能活六个月左右。但杨希贤对死亡并没有表现出恐惧,对此事看得很开。
无论如何,杨希贤都被田玲的真诚打动了。而田玲也没料到,自己这善意的谎言竟然让杨希贤这个晚期肺癌患者多活了好几年。
杨大爷是个既孤单又心地善良的人。因为信任和依赖田玲,他选择在重庆肿瘤医院接受治疗。
杨大爷住医院的时间很随意,病好了就回家休养,病重了就收拾东西回来,全程都是他自己一个人来来回回。
即便出了医院,杨大爷也不回家,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家。
年轻时,杨大爷曾在重庆九龙坡冬笋坝的罐头厂上班,那个年代的工作挺稳定的,工厂还提供宿舍,杨大爷就住在那筒子楼的一室一厅里。退休后,作为老员工,他还能继续住在那里。
杨大爷说,他年轻时结过婚,但婚期不长,不到一年就离了,也没有孩子。之后,尽管有人帮忙介绍对象,但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杨大爷也就习惯了独身生活。
杨大爷的亲戚不多,很少来往,最亲近的就是两个侄子。但就算他在医院住了那么久,两个侄子也没来探望过。
独居的老人嘛,最怕的就是孤单。虽然杨大爷以前就习惯了自己一个人过,不乐意麻烦别人。
可是在医院住下来后,他就开始盼着有人能陪他说说话,尤其是想跟自己信任的田医生聊聊天。
可没几天,田玲就注意到,那位平时喜欢找她聊天的大爷已经好几天没吭声了。
田玲担心大爷的病情,就特意腾出时间来陪他聊聊天。就是这次闲聊,让田玲看到了大爷那颗善良的心。
杨希贤看田玲每天工作量那么大,总是忙得脚不歇地。大爷特别心疼田玲,就想着自己少找她说话,让她能休息会儿。
知道了原因后,田玲诚恳地说:“大爷,别担心,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还年轻,身体吃得消!”
杨大爷正住着重庆肿瘤医院的姑息治疗区,那片区域里住的全是重症病人,晚期癌症患者居多,最后都会转到那儿。
姑息治疗区就是为了让这些临终的病人过得更体面、更舒服,这也是田玲和其他医生们肩负的任务。
空下来的时候,田玲就喜欢和杨大爷拉拉家常。虽然杨大爷年纪大了,说话都不利索,但田玲依旧耐心地听他讲述年轻时的往事。
“我就喜欢看你笑,你笑得那么灿烂,就像一朵曼陀罗花。”
杨大爷对田玲说这话时,田玲的笑让这个孤身一人的老人又感受到了人间的温馨。
后来,杨大爷从家里拿来了那盆曼陀罗花,想送给田医生。
田玲对这花也很爱护,总是小心翼翼地照料它。
杨大爷没孩子,就把田玲医生当成自己的孙女,看到“孙女”每天那么辛苦地照顾自己和别的病人,他也就下定决心要给“孙女”争口气。
尽管他的病已经很重,命悬一线,可他还是按照田玲的叮嘱,认真治病,尽量让自己保持好心情。杨大爷的病情虽然不好治,可身体状态确实见好了。
癌症晚期的化疗非常难受,但这位硬汉还是一个人咬牙撑了下来,这其中田医生的陪伴和鼓励起了很大作用。
大家都以为杨大爷这病晚期了,可能活不了多久,可没想到,在田医生的照料下,他竟然又多活了整整一年、两年、三年......
医院的人都觉得这是个大奇迹!
把所有遗产都留给田医生
病房里的病友问杨希贤有没有想家,他沉默了会才说:“想什么家啊。”
杨大爷一直是个独来独往的人,哪有什么家可想的。
五十多年间,他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那些无人知晓的辛酸和苦楚有多少?
现在住在医院,护士们对他很照顾,也有人能和他聊聊天,这样的日子是他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
护士们发现杨大爷有个铁制的眼镜盒总放在身边,虽然锈迹斑斑,他却不愿意扔掉。
有一天,杨大爷在护士面前打开了眼镜盒,里面没什么是值的,只有一张写满了电话号码的纸条,田玲的电话也在上面。
杨大爷说,这些电话都是他最重要的人的联系信息,而田医生在他心里,也变得格外重要。
这照顾让杨大爷感受到了许多温暖,他也很理解医生和护士们的辛苦。有一回,杨大爷想找田医生说点事,碰巧赶上了中午休息时间,杨大爷想到田医生每天都要照顾那么多病人,挺累的,就决定不打扰,就在门外等着,直到田医生出来。
这样的相互体谅,让田医生又一次被杨大爷的善心所打动。
杨大爷跟田玲说,他想出院,担心自己万一哪天突然走了,会欠下医药费,
为了能付清医药费,也为了感谢田医生多年来的照顾,有一天杨希贤对田玲说:“田医生,我有一套房子,我想卖掉它,把卖的钱都给你!”
田玲一听就拒绝了,因为她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医生分内的事,根本不配接受老人的这份厚礼。
田玲还告诉杨大爷,她已经帮他申请了免费的住院绿色通道,杨希贤这才安心地留在医院治疗。
世事无常,总有意外的转机
这些年,杨大爷的病情也逐渐好转,但每年还是会按时去重庆肿瘤医院复查。
直到2017年,田玲等了半个多月都没见到杨大爷来复查,心里有点着急。就在这天,一辆救护车开进了医院,是杨大爷遭遇了意外。
值班时,田玲看到救护车上的是杨大爷,心里突然一紧。她很快稳住情绪,急忙跑过去,和同事一起把杨大爷送进了抢救室。
下了班,田玲回到家,心里却一直挂念着杨大爷。这已经是他确诊肺癌的第八个年头,他的健康状况让人难以预测。
她把手机铃声调得最大,整晚都没睡好,担心接到同事的电话,得知杨大爷不幸离世。
幸运的是,一整晚手机都没响,这说明杨大爷又度过了一关。
等杨希贤病情稳定下来,他坚持要回家休养,医院便同意了,还派了救护车送他回去。
然而,当他们把杨大爷送到他家时,才发现那片罐头厂宿舍区已经变得十分荒凉。
很多房子甚至连门窗都没有了,而且墙上还有一些大大的红色“拆”字!
也是在此时,大家才知道原来这栋楼马上就要拆迁了,其他的住户都搬走了,只剩下杨大爷一家。
一栋毫无烟火气的楼,走进去是让人感觉如此的冰冷,难道这么长时间以来,癌症晚期的杨大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吗?
田玲想到这里,不由得感到心痛,为了以后不至于让杨大爷无家可归,就主动给他联系了一家养老院。
而之前杨希贤要把房子卖了送给田玲的消息传出去后,瞬间在网上掀起一阵风浪。
九龙坡区的领导在得知此事后,主动找到养老院解决了老人养老的问题。搬到养老院的杨大爷在政府、社会和医院的帮助下,终于不再是孤单一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程也不再孤单。
后来,在2019年,这个和病魔抗争了8年之后的老人带着温暖和爱去了天堂。
结语
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来评价田医生:“有时会治愈,经常在帮助,总是在安慰。”
这也是田医生和杨大爷相处过程中的真实写照。
对于一个身患绝症的老年人来说,精神上的慰藉要比物质上的满足重要的多。这种精神上的安慰也让杨大爷多活了将近十年!
至此,杨大爷和田医生的故事就此告一段落了,相信这种温暖也会继续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