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颜色越深营养越高?一动就出汗是身体虚?6月科学流言榜来了

念云的笔记 2024-08-14 17:57:02

1.蛋黄颜色越深,营养就越高?

流言内容:蛋黄是鸡蛋中的精华所在,营养物质会通过蛋黄体现出来,颜色越深,营养价值越高。

真相解读:并非如此。蛋黄的颜色,受到母鸡的年龄、品种、健康状况,饲料成分及色素的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母鸡年龄偏大,下的蛋蛋黄颜色更深。饲料中类胡萝卜素及脂肪含量越高,蛋黄颜色更黄(注意这不能代表营养水平)。除了以上因素外,饲料的抗营养因子、药物、鸡舍的环境控制等也都会影响蛋黄的颜色。而鸡蛋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其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这些成分的含量对蛋黄颜色的影响并不大。因此,如果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真的不用过于纠结蛋黄的颜色,正规渠道购买,存放得当的鸡蛋,都很有营养。

来源:科学辟谣

2.多晒太阳就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流言内容:多晒太阳有助于维生素 D 合成促进钙质吸收,因此多晒太阳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真相解读:这种说法不严谨,晒太阳可以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 D,弥补饮食中维生素 D 不足的缺陷,但并不能保证预防骨质疏松。因为骨质疏松是一种多种因素导致的症状,钙、维生素 D 都是可能的影响因素。但从近些年来的研究数据来看,并没有什么单一的影响因素能够避免骨质疏松的出现。另外,晒太阳也有其害处——紫外线会增加皮肤癌的风险。长期积累的紫外线照射还会导致皮肤干燥和衰老。而晒多少太阳合适,科学界也没有就此形成共识,美国NIH的膳食补充办公室建议:“上午 10 点到下午 3 点之间的太阳,每周晒两次(不用防晒霜)、每次 5 到 30 分钟”。除了晒太阳,也可以补充富含钙的食物和维生素 D 来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来源:腾讯较真

3.一动就出汗的人,是身体虚?

流言内容:运动时有的人出汗多,有的人出汗少,一动就出汗的人,是身体弱需要补。

真相解读: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出汗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出汗的功能之一,是起到调节体温、平衡体液的作用。一般来说,当环境有所改变时,丘脑的交感神经便会令汗腺从毛孔排出汗液。这里的环境不光指人体所处的外部环境,还有内部环境——人在精神紧张、受到惊吓或恐惧等情绪的支配下也会出汗。出汗量较大,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汗腺发达、经常锻炼肌肉量大、新陈代谢旺盛,而精神紧张也可能导致多汗,甚至我们吃了辛辣或高盐食物也可能刺激出汗。所以说,对于健康的普通人来说,影响出汗的因素众多,出汗多一点少一点无需放在心上。

来源:科学辟谣

4.隔夜西瓜不能吃,贴保鲜膜也没用?

流言内容:隔夜的西瓜一定会滋生大量的细菌,不能吃,即使贴保鲜膜也没用。

真相解读:其实,西瓜是否隔夜并不是主要问题,关键在于是否有致病菌。西瓜的确容易滋生细菌,而且冰箱里面也隐藏着各种细菌,所以切开后不要放太久,最好尽快吃掉。但如果你使用的是干净的刀具、砧板切瓜,及时用干净的保鲜膜包裹并放入冰箱,即使隔夜放了也能吃。至于保鲜膜的使用,要首先看看用的保鲜膜是否合格?保鲜膜不合格,就难发挥保鲜的效果,放久了细菌繁殖自然会更多。其次,还要看食物在使用保鲜膜前的情况。如果西瓜在贴膜前处理不当,已经沾染了比较多的微生物、细菌,那贴膜也难以起到保鲜作用。所以,大家最好使用合格正规的保鲜膜,而需要保存的食物应该尽快贴上保鲜膜并及时冷藏保存。

来源:腾讯新闻

5.吃黄瓜感觉嘴巴发涩,是农药残留?

流言内容:很多农药会影响我们的味觉和口感,黄瓜需要经常打农药,吃黄瓜感觉嘴巴发涩,是因为有农药残留。

真相解读:并非如此,黄瓜的苦涩感是黄瓜本身的成分导致的。黄瓜中的酚类物质最主要的是单宁和儿茶素。单宁也叫鞣质,存在于很多植物和水果中,如柿子吃起来也会产生涩涩麻麻的感觉,口腔黏膜也会有褶皱感,就是单宁在“捣蛋”。黄瓜皮里面含单宁较多,而且皮颜色越深绿,所含的单宁物质可能更多。所以吃起来口感就会涩,黄瓜皮也会更涩。儿茶素,在茶叶中比较普遍,我们平时喝茶的时候会感觉也会有点涩味,其实就是因为儿茶素的作用。黄瓜皮里有很多的儿茶素类物质,所以吃起来也会感觉涩。另外,黄瓜中还含有少量的苦味素,一般来说越靠近黄瓜尾部,苦味素越多,吃的时候会感觉口感苦涩。

来源:科学辟谣

6.打了遮阳伞就不会被晒黑了?

流言内容:夏天不涂防晒,打个遮阳伞就可以不被晒黑了。

真相解读:打遮阳伞能够阻挡住大部分紫外线,但这还不够。由于地面或其它镜面物体对太阳光有反射作用,在反射光线中也存在紫外线,因此即便选用有良好防紫外线效果的遮阳伞也无法保证不会变黑。除此之外,不同人的肤色不同,皮肤基底层黑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数量不同,对于紫外线辐射的吸收程度也不同,因此即便相同的物理防晒,实际效果也因人而异。而遮阳伞属于纺织品,相关标准(如《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对其防晒性能作了明确要求,大家可以选购符合标准的遮阳伞。另一方面,我们打着伞也别忘了抹防晒霜,戴太阳镜,这样才能全面防晒。

来源:腾讯较真

关于科学流言榜

由中国科协发布,每月组织专家召开榜单评审会,综合时效性、危害性等标准,甄选出热点流言进行特别解读,并全网推送。

联合发榜:科学辟谣平台、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支持平台:微博辟谣、头条辟谣、腾讯较真、网易健康、头条健康、百度知道、抖音

科学辟谣:由中国科协、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主办,中央网信办指导,全国学会、权威媒体、社会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旨在切实提高辟谣信息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让谣言止于智者,让科学跑赢谣言。

评审专家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宋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副研究员

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博士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张杰 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总工程师

陈鹏 南开大学传播系副教授

孟凤霞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 研究员

本文由“科学辟谣”(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11
念云的笔记

念云的笔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